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56
0
0
0

我住在日語 / 溫又柔著 ; 黃耀進譯

館藏資訊

昴文學獎、日本隨筆作家俱樂部獎得主
在日本成長的台灣作家温又柔第一本散文集

那一年,日本統治之下,台灣的孩子以日文做為「國語」
孩子長大之後,因為一張明信片被指為匪諜,留下一封兒孫無人能解的日文手稿
多年之後,姪輩經商有成,帶著年方三歲的女兒赴日
以中文為母語的妻子及懵懂的女兒,在日本落地生根

為什麼我的媽媽,不能像普通的媽媽一樣,好好說日語呢?
為什麼我的中文,被中文老師覺得「很奇怪」呢?
為什麼在日本住了三十五年,在這個國家還是「外人」呢?

在日治時期長大的外祖母,學習的「國語」是日語。
隨夫搬往日本的母親,說著中文與台語交雜,加上奇怪日文的「媽媽語」。

在日本成長的她,則用日語思考、寫作,苦於與母親溝通的困難;在學校把中文當成「第二外語」;見到孩提時代曾玩在一起的表兄弟姊妹只能微笑點頭;在日本居住三十五年,卻仍然被告誡:「外國人有義務隨身攜帶外國人登錄證明書喔。」

迷惘與寂寥中,透過祖父輩留下的日文稿件,她不僅追溯自己家族的過往,更揭開了台灣與日本、中文與日語的牽絆,更融合從小在家聆聽的「中文」、「台語」,在學校習得的「簡體中文」,以及運用自如的日文,形成一種風格燦異的全新寫作。

温又柔爬梳祖輩的記憶,分辨語言烙印在生命中的音聲及重量,更細膩地向日本讀者解釋自身對中日台歷史的理解,與身分認同覺醒的歷程,最終方能大聲說出:「我是以日語書寫的新台灣人,這就是我的日語。」

作家推薦:

甘耀明、東山彰良、陳又津、楊富閔、劉梓潔齊聲推薦

我與温又柔在非常相似的環境下長大。可是,我卻不曾像她那般思考「母國語」。
語言和認同是確切相連的。温小姐的語言,宛如辛勤的農夫在我腦海中耕作,並為我帶來了豐碩的果實。──東山彰良

本書特色:

‧在日本成長、以日文寫作,並頻頻獲獎的台灣作家温又柔,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

‧繁中版特別收錄〈台灣總統選舉後〉一文。

‧書封來自日本當代藝術家AKIINOMATA的「TOKYO」寄居蟹外殼設計,配合台北老地圖與攝影,透過宛如作者親身經歷的寄居蟹,達成兩個城市的共演。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温又柔(WenYuju)
作家。1980年生於台灣台北市。三歲舉家遷往東京,由說中文時會混雜著台語的雙親養育長大。
2006年,法政大學大學院.國際文化專攻修士課程修了。
2009年,〈好去好來歌〉獲得昴文學獎佳作。
2011年,出版《來福之家》(集英社)。同年9月起至2015年9月於白水社網頁發表連載〈追尋逝去的母語〉。
2013年,開始與音樂家小島ケイタニーラブ(Keitaney Love)一同展開朗讀加演奏的混合表演活動〈言語和聲音的書信往來〉。同年,於紀錄片《異境中的故鄉──作家李維英雄五十二年後重訪台中》(大川景子導演)中登場。
2014年,於台灣出版《來福之家》(聯合文學)。
2016年,本書獲得日本隨筆作家俱樂部獎。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