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資訊
臺灣美術史的書寫,雖與近代臺灣史論述緊緊相扣。然而,它卻不只是歷史中的一個樣貌,更應視其為在不同時空中,藝術家探尋美術主體性的流變軌跡。
本書以「游動之間的主體性」來思考臺灣美術史發展,一方面對於以往從「邊緣與中央」、「殖民與帝國」、「自我與他者」等論述的反省;另一方面也是對現今所處世界的回應。因為,今天已是「平行」交流、可以自由在「真實」與「虛構」間移動的世界。科技的體驗,也使人類輕易披覆他人的文化生活。因此,如何在時間、空間與文化間的「游動」中,呈現出對於自我主體的思索,實為今日美術史研究的重要課題。
本書共十二章,包括「美術」概念的變遷、史前的藝術(人的裝飾)、史前考古與原始美術、十七世紀往來於臺灣的物質文化、圖文之間(十八世紀的番社采風圖)、清季以來的書畫趣味、日治時期(1895至1945)的美術(跨界的藝術‧複調的啟蒙)、冷戰時期(19520至1970)的畫壇(政治視野的轉換與文化正統的確立)、從「正統」到「多元」(1950年代以後的發展)、「美術」的普及與商業化、現實與虛擬之間(1980年代以後的發展)。從臺灣藝術的起源、歷史;多元族群藝術展現、各殖民時期下的藝術品,以及藝術普及、商業化,詳盡描寫。
邱琳婷
現任:
臺灣大學藝術史博士
美國華李大學(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訪問學者
2017-2018 Fulbright Scholar
曾任
暨南國際大學共同科兼任講師
現任
東吳大學歷史系兼任助理教授
輔仁大學藝術與文化創意學士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臺灣藝術大學書畫系兼任助理教授
曾出版
《台灣美術評論全集:謝里法卷》、《圖象台灣:多元文化視野下的台灣》、
The Trans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into Contemporary Art: The Artistic Realiz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Artis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STUDY OF PROFESSOR I-HSIUNG JU 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