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92
0
0
0

活為難民 : 那年的我, 與印度德里的流亡藏人們 = Living as refugees / 彭皓昀著作、攝影

館藏資訊

歡迎來到世界的背面 這裡,並非總是水深火熱、危機四伏 ▍「我們是難民,是沒有家的人。」 ▍「只要肯努力就有機會,不努力就什麼都沒有。」 ▍「那些外來移民不會真正為MT著想,他們只是來賺錢。」 ▍「若有一天西藏迎來自由,我可能也沒辦法回到西藏生活。」 一座位於印度德里都市邊陲的「難民空間」:Majnu-ka-tilla(MT),是一座由流亡藏人所建造的難民城,這兒因商業發展而與我們對難民營落後、髒亂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沿街傳來嘈雜的人聲與撲鼻的香氣,充滿著生活的氣息。 作者以「難民研究」的視角來到這裡,與流亡藏人訪談、閒聊、共食買賣,開啟社會科學理論與世界對話的空間,也試著探索形塑難民處境的機制,尋找能夠鬆動結構的位置,分析流亡藏人與地方社群的交往互動,以理解印度社會和流亡藏人的關係,探究被排除在現代民族國家治理之外的他們,如何在國家的身體之內,沿著各種縫隙,建造使其得以活著,存在,並且行動的條件。 全書深刻梳理難民的共同經驗與處境,如何在每日生活中被社會再生產,結構性的國家力量又如何介入難民性的再生產?並翔實記述作者與流亡藏人相處生活的互動點滴,說情喻理,開展一段獨特的田野境遇和故事,牽引出自身對於難民處境的認識與省思,亦為流亡藏人社會描述的著作,開啟一個新的視角。 共同推薦 札西慈仁|西藏台灣人權連線理事長 林欣怡|西藏台灣人權連線理事 林昶佐|立法委員 范 雲|立法委員 黃崇憲|東海大學社會系退休助理教授 陳瑞樺|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潘美玲|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劉堉珊|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閱讀這本書,讓我看見西藏難民的多元面貌。——林欣怡(西藏台灣人權連線理事、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長) 開社會學之眼的深入動人書寫。——黃崇憲(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呈現與難民同行,領受著人之所以為「人」的境況。——潘美玲(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非常值得推薦的著作,把MT的日常情景,以及鑲嵌在藏人流亡生活與印度社會變遷的過程,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劉堉珊(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作者介紹 彭皓昀/著作、攝影 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士、人文社會學系族群與文化研究所碩士。曾是一名受自然科學訓練的背包客,因旅途風景刺激而被社會科學吸引,開始關注難民議題研究。目前正學習成為一名社會學旅行者,以散步、觀察與聊天八卦為方法,不斷思考自身所處的生活世界。 本書改寫自碩士論文《難民性的再生產:以Majnu-ka-tilla流亡藏人為例》,曾獲得「2020年臺灣社會學會碩士論文獎」。

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