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80
0
0
0

諾貝爾的榮耀 : 物理桂冠 / 科學月刊著

館藏資訊

一年一次的諾貝爾盛宴已邁過百年,人類的生活和思考模式亦與這百餘年來的物理學發展息息相關。大至以太陽系相對論效應探討宇宙結構,小至闡述量子流體內的電子分布,科學家沒有一天不在挖掘你意想不到的事實、創造足以改變世界的發明。 如果你好奇: ˙凝態系統的液晶是如何應用到電子產品顯示器? ˙氦三超流體的發現和宇宙大霹靂有什麼關聯? ˙要到多低的溫度才能「冷凍」原子來偵測其內部結構? ˙夸克彼此間愈靠近,交互作用卻愈小,而愈自由? 或是你想了解: ˙從霍爾效應到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的發展史, ˙電弱交互作用由發現到闡述中間戲劇性的發展, ˙白矮星與脈衝雙星的原理與發現過程, ˙多位華裔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的背景與理論…… 本書將一一為您呈現近代物理的精華。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丁致良 著 清華大學物理博士,曾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研究所。 古煥球 著 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物理博士,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余怡德 著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博士,清華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吳秀錦 著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博士,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李弘謙 著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物理博士,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生命科學系教授。 林雪蕙 著 曾任《科學月刊》主編。 胡進錕 著 清華大學物理博士,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倪維斗 著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博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教授。 倪簡白 著 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博士,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 孫允武 著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機工程博士,中興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陳永芳 著 美國普渡大學物理博士,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陳洋元 著 美國加州大學物理博士,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曾文碧 著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化學博士,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研究所研究員。 曾美玲 著 美國馬里蘭大學物理碩士,曾任教於東吳大學物理系。 劉源俊 著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博士,曾任東吳大學校長,現任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 劉輝堂 著 美國俄勒崗大學物理博士,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研究所研究員。 盧志遠 著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博士,欣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顏晃徹 著 曾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已過世。 沈君山 著 浙江餘姚人,一九三二年生於南京,一九四九年來台。一九五五年台大物理系畢業,一九五七年赴美得馬里蘭大學物理學博士後,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太空總署、普渡大學擔任研究工作及任教。七○年代受海外保釣運動的愛國思潮影響,辭去在美國的教職,於一九七三年返台,先後擔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生命科學院籌備主任委員、人文社會學院籌備主任委員及行政院政務委員、中央選舉委員、中研院評議委員、國統會委員、清華大學校長等職。曾獲美國圍棋冠軍、世界橋牌亞軍。著有《尋津集》(遠流出版)、《耕耘歲月》(正中書局出版)、《浮生三記》(九歌出版)等。 現任吳大猷學術基金會董事長、新台灣人基金會董事長。 高涌泉 著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博士,現任臺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郭中一 著 美國塔夫茨大學物理博士,東吳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科學月刊 整 擁有36年歷史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當時,一群留學和工作於美國的台灣同胞,有感於國內缺乏優良的科學刊物,於是興起了辦一份科學雜誌的念頭。他們希望藉此對台灣社會作出回饋,以「引介新知、啟發民智」為己任,為健全的理想社會奠定基礎。 創刊後,編務工作很快地由海外轉移回國內,隨後更成立了「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做為月刊出版業務的後盾。36年來,參與社務管理、理事會運作以及編輯規劃的專家學者,都是本著對科學普及的熱忱而無條件奉獻。月刊的發行從未間斷,全憑對理想的執著。本書收錄的各篇報導,即是由多位支持《科學月刊》的熱心學者執筆。 做為台灣科普的先鋒,《科學月刊》喜見國內科技水準上升,而科普讀物也逐漸增多。科學(尤其是醫學相關)促進民生福祉、幫助經濟發展和生活品質、也清除迷信和成見。理解科學需要時間和耐心,抽象思維或反覆實驗對於年輕學子的吸引力或許不強,但只要「登堂入室」,即見科學之妙與用,進而熟悉和喜歡科學;以上均是《科學月刊》的目標,要讓讀者「開卷有益」,也品賞本書中先進的思想和貢獻。 http://www.scimonth.com.tw e-mail: scimonth@seed.net.tw或scimonth@hotmail.com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