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文藝對話錄 / 柏拉圖(Plato)著 ; 朱光潛譯
- 作者: 柏拉圖 (Plato) 著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伊安篇. 理想國. 斐德若篇. 大希庇阿斯篇. 會飲篇. 斐利布斯篇. 法律篇
- 出版: 臺北市 :臺北縣五股[鄉] : 網路與書出版 ;大和書報總經銷 2005[民94]
- 叢書名: 黃金之葉 ;2
- 主題: 柏拉圖 (Plato, 427-347 B. C. )--學術思想
- 版本:初版
- ISBN: 9868162300 (平裝) :: NT$350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5116208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柏拉圖對話無疑是古希臘文化留給人類文明最重要、也最豐富的瑰寶之一。著名的美國散文大家愛默生乾脆直接宣稱:「柏拉圖就是哲學,哲學就是柏拉圖」。柏拉圖寫過近四十篇的對話,其中直接或間接牽涉到文藝的很多,本書選錄其中最能代表其文藝思想的幾篇:〈伊安篇〉〈理想國〉〈斐德若篇〉〈大希庇阿斯篇〉〈會飲篇〉〈斐利布斯篇〉與〈法律篇〉,貫穿下來,讀者可以一窺柏拉圖文藝思想的大輪廓和中心觀念。在柏拉圖的對話裡,人物性格鮮明,尤其蘇格拉底一角貫穿全場,利用裝瘋賣傻的招數,步步進逼詰問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在真理之前俯首稱臣,將蘇格拉底的辯證法發揮到淋漓盡致,讓人拍案叫絕。
Plato(Plato) (約西元前427年-前347年),不僅是古希臘哲學,也是整個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原名亞裏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後因強壯的體格和寬廣的前額,體育老師給他起了「柏拉圖」的綽號,沿用至今。柏拉圖出生於雅典貴族階級,自幼受到良好而完備的教育,特別是在文學和數學方面。除了家庭的薰陶之外,對他影響最為深遠的莫過於正直善辯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了。柏拉圖二十歲拜蘇格拉底為師,直到西元前三九九年蘇格拉底被當權的民主黨處死為止。老師的死帶給柏拉圖沈重的打擊,在萬念俱灰下,離開雅典到埃及、西西里等地遊歷。西元前387年回到雅典後,柏拉圖在城外西北角一座為紀念希臘英雄阿卡得摩斯而設的花園和運動場附近創立了自己的學校──學園(或稱阿卡得米,Academy)。這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學府,後世的高等學術機構(Academy)也因此而得名,它是中世紀時在西方發展起來的大學的前身。直到西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關閉為止,學園維持達九百多年。西元前367年,柏拉圖再度出遊。他兩次赴西西里島企圖實現政治抱負,並將自己的理念付諸實施,但是卻遭到強行放逐,並於西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繼續在學園講學、寫作。西元前347年,柏拉圖以八十一歲高齡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