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資訊

這是一本令人震驚的日軍侵華戰場實錄,掃蕩、屠殺、慰安婦、化學戰、毒氣訓練等等,戰爭的殘酷、無情與大量的死亡,過去被報導傳說的,在這本日記中被紀錄著,被証實著。例如1939年4月3日的日記寫著:「隊長帶領著我們,拿著刀把數名俘虜兵作為試刀的對象,一個個殺掉。」
這是二戰時期,一個日本兵在中國大陸戰場的作戰日記,於1950年由一位中國學者王襄收藏,半個多世紀 來他的後代一直完好的保存著,2004年初夏,輾轉落到樊建川先生手裡,作為一位專業的收藏家,樊建川一眼即看出這批東西是真品,而且千金難求,曠世難逢。經過現代文物鑑定專家,前中國革命博物館館長 沈慶林、副館長萬岡、前中國軍事博物館副館長阮家新先生鑑定後,目前收藏在四川建川博物館,並於最 近將之公諸於世,大陸方面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取得簡體字全球版權,台灣由立緒文化公司取得繁體字全球 版權。
27歲的日本人荻島靜夫於1937年8月23日,應召入伍。他進入中國大陸的第一場戰役即是於當月13日開始 的淞滬會戰。由於上海是國際商業重地,中國部署重兵強力護衛,鏖戰三個月,雙方死傷慘重,震動國際 ,打破了日本三個月亡中國的神話。
荻島靜夫是在在1940年一月退伍回到日本。在這近3年的中國戰場裡,先後參加了幾個重要的大戰役,其 中淞滬會戰、南昌會戰都面對了華軍非常強硬的抵抗,他的日記屢屢出現「支那軍拼死令人恐懼」的字眼 。根據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榮維木先生的資料,荻島所屬的部隊從入侵中國時的5000人變成了300人 ,在退伍回國前,僅他本人就先後焚燒了1000多具日軍屍體。近3年戰場的經歷細節,殺戮、滅絕、屍體 、慰安婦、俘虜、廢墟,都被荻島靜夫記入七小本共約20萬字的日記以及他拍攝的208張照片中。這七本日記,分成八個部份,他將第六與第八部份寫在一個本子上。而在這段戰爭期間荻島也曾經提供照片給日 本讀賣新聞刊登。
本書截取了約十三萬字,照片一百餘張,刪除的文字主要是一些重覆的內容,刪除的照片,則是一些已模糊及重覆的部份。閱讀年輕的荻島,初上戰場即面對這場硬戰,每天看到身邊的人倒下,每天與死亡交會。
今年正是二戰70週年,荻島靜夫的日記猶如戰場啟示錄,提醒著我們,只要要上了戰場,都不會有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