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資訊
余秋雨認真鑽研了以德國為基礎的接受美學和藝術心理學,融會貫通後,由此編成一部教材,並把長期被濫捧或狂貶所歪曲的中國藝術,做為與接受美學碰撞的重要素材。為了避免過於抽象,舉了古今中外藝術家的實踐來證明。做為學科,它們是新的,但做為學科所傳達的審美心理範疇,卻從人類擁有藝術以來就一直在發揮作用。因此,它們與藝術實踐的遇合,將會兩相滋養:既讓藝術獲得全新的思維高度,又讓學術獲得悠久的感性支援。
余秋雨編寫這部教材的主旨在於:為藝術表現尋找觀眾的心理依據。這個主旨的衍生成果,必然是為藝術表現找到美學自覺。
★本書曾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
余秋雨 著
一九四六年生,浙江餘姚(現為慈溪)人。在家鄉度過童年後到上海讀中學和大學,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上海寫作學會會長。現任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交通大學、上海大學兼職教授。十五年前開始深度考察中國各地的文化遺跡,寫出的《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在兩岸三地和世界各華人社區引發巨大迴響,並開創一代散文風尚,成為當今最有影響力的跨地域華文作家之一。從二十世紀最後一年開始,受香港鳳凰衛視之邀歷險數萬公里,親自越野考察了埃及文明、希臘文明、希伯萊文明、阿拉伯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恆河文明的遺跡,又因考察過程充滿驚險,引起海內外無數觀眾和讀者的關注。此後,他又考察了歐洲近百座城市。幾度大規模考察使他對中華文明產生了完整的對比性思考,所著考察日記《千年一嘆》和《行者無疆》成為全球華文世界的暢銷書。中國《新週刊》和諸多網路經全國性投票評他為「中國電視知識份子第一人」。日本《朝日新聞》稱他為「至今走得最遠的文化旅行家」。 著有:《觀眾心理學》、《傾聽秋雨:余秋雨今年在台灣》、《借我一生》、《借我一生精華本》、《借我一生》、《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掩卷沈思》、《千年一嘆》、《行者無疆》、《鞦韆架》、《從敦煌到平遙》、《吳越之間》、《北方的遺跡》、《從都江堰到嶽麓山》、《晨雨初聽》、《戲劇理論史稿》、《中國戲劇文化史》、《笛聲何處》、《南溟秋水》、《余秋雨歷史散文》、《余秋雨台灣演講》、《出走十五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