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藍的眼睛 / 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著 ; 曾珍珍譯
- 作者: 摩里森 (Morrison, Toni) 著
- 其他作者:
- 出版: 臺北市 : 臺灣商務 2007[民96]
- 叢書名: Open ;3/33
- 版本:初版
- ISBN: 9789570522501 (平裝) :: NT$260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5150489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賀!本書榮獲本(32屆)屆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
宣告一位文壇巨匠誕生的經典作品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童妮‧摩里森首部小說
《最藍的眼睛》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童妮‧摩里森的第一部小說,故事以摩里森的家鄉俄亥俄州樂仁鎮為背景,敘述十一?的黑人女孩琵可拉祈求自己的眼睛能夠變藍,以便看起來像金髮碧眼的孩子那樣漂亮,那樣討人喜愛。琵可拉以為這樣的改變能使其人生從此不同:父親不再酗酒;母親不再蔑視家人;哥哥不再離家出走;其他人不再欺侮她、忽略她。然而,發生在她身上的一件駭人事件,讓全鎮的金盞花不見蹤影,也使她的人生走向悲劇性毀滅。
書裡不僅深刻描繪出有所渴盼的孩童心中所存在的懼怕與孤獨,更藉由一個以他人眼光來判定自我價值的極端例子,披露種族主義對黑人族群的殘害,批判盲目追求主流價值觀將導致自我迷失,帶給讀者強烈的警惕與震撼。本書在美國自1970年出版後持續引發探討,並已堂堂入列經典小說之林。
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
本名Chloe Anthony Wofford,1931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樂仁鎮。1953年畢業於華府以專收非裔學生揚名的郝華德大學(Howard University)英文系,兩年後取得康乃爾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專研福克納和吳爾芙意識流小說。1965年起在紐約州雪城藍燈出版社分社擔任教科書編輯,之後並獲聘為紐約市藍燈出版社總社編輯。在工作與育兒之餘,她開始從事小說創作。1970年出版第一部小說《最藍的眼睛》,此後創作不輟,陸續出版《蘇拉》(Sula, 1973)、《所羅門之歌》(Song of Solomon, 1977)、《黑寶貝》(Tar Baby, 1981)、《寵兒》(Beloved, 1987)等四部小說,其中,《所羅門之歌》榮獲全國書評家協會獎;《寵兒》贏得普立茲獎小說類獎項。其間,並因其傑出的創作表現,先後受聘於知名大學任教,1989年更榮膺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在該校教授文學創作迄今。1992年,小說《爵士樂》(Jazz)和文學論述《在暗處戲耍:白色和文學想像》(Playing in the Dark: Whiteness and the Literary Imagination)出版。次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獲獎頌辭推崇其作品具有史詩力量,以精準的對話詩意盎然地呈現出美國黑人的世界。近十多年來,創作力始終亢沛不墜,長篇小說《樂園》(Paradise, 1997)和《Love》(Love, 2003)出版之後依舊佳評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