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184
0
0
0

粗獷與詩意 : 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 = Rustic & poetic : an emerging generation of architecture in postwar Taiwan / 徐明松,王俊雄著

  • 作者: 徐明松 著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Rustic & poetic : an emerging generation of architecture in postwar Taiwan
    • 臺灣戰後第一代建築
    • 重尋一個不復記憶的年代
  • 出版: 臺北縣新店市 : 木馬文化出版 :遠足文化發行 2008[民97]
  • 叢書名: 木馬建築 ;31
  • 主題: 建築史 , 臺灣
  • 版本:初版
  • ISBN: 9789866973932 (平裝) :: NT$450
  • 一般註:封面副題名:重尋一個不復記憶的年代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系統號: 005159450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要瞭解台灣今日建築樣貌的成形,首先當認識台灣過去建築發展的脈絡,要瞭解台灣建築發展的脈絡,就應當自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作品開始認識。


台灣現代建築在二次大戰之後有了相當明顯的轉變,一方面由於脫離日本殖民,日籍建築師紛紛撤離台灣,另一方面隨著國民政府來台,中國傳統宮殿建築的形式成為主流,加上台灣50年代接受美援之後所面對的20世紀現代主義風潮,1950-1970戰後的這20年成為20世紀台灣建築發展最特殊的一個階段。


本書所介紹的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作品,主要來自三類建築師:一、在中國大陸出生,在大陸或海外受教育後來台的建築師;二、外國建築師;三、在台灣出生,在日本受教育的建築師。這些建築師的建築養成教育皆不在台灣本地,但他們的作品深深影響了下一代在台灣接受建築養成教育的建築師,進而逐步形塑出現今台灣建築的風貌。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王俊雄,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築碩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博士。現任淡江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主授設計,並探險於台灣建築的現代性呈現。著有〈國民政府時期建築師專業制度之研究〉、〈國民政府時期南京首都計畫之研究〉、〈浮游的片段─台灣博物館空間解讀〉、〈把現代建築洗出來─洗石子與台灣建築現代性〉、〈憂鬱的現代─王大閎與台灣建築現代性1950-70〉等;其它多篇建築評論,散見於建築專業雜誌。且曾參與多項公共空間的規劃與顧問工作,希望從中尋求身為公民的意義以及從僵化制度中產出自由與美感的可能。其他身外之物包括:一堆內容彼此不相干的書籍,一溫室蝴蝶蘭與兩隻狗。

徐明松,建築史學者與建築、都市評論,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助理教授。威尼斯建築學院建築碩士、義大利國家建築師。著有《柯比意:城市‧烏托邦與超現實主義》(田園城市,2002)、《古典‧違逆與嘲諷:從布魯涅列斯基到帕拉底歐的文藝復興建築師》(田園城市,2003)、《打開建築的第一道門》(總策畫與合著,誠品書店,2005)《建築桂冠:普立茲克建築大師》(合著,木馬,2005)、《王大閎》(合著,建築師全聯會雜誌,2006)、《十城十美》(合著,聯經、2006)、《跟著建築去旅行》(合著,聯經、2006)、《王大閎—永遠的建築詩人》(木馬,2007)。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