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219
0
0
0

小四愛作怪之無敵三十六計 / 阿德蝸文 ; 任華斌圖

  • 作者: 阿德蝸 文
  • 其他作者:
  • 出版: 臺北市 : 小兵 2010[民99]
  • 叢書名: 小兵兒童叢書 ;71
  • 版本:初版
  • ISBN: 9789866544330 (平裝) :: NT$220
  • 一般註:部份內容為國語注音 阿德蝸本名陳文德; 又稱MR.蝸牛 附錄:三十六計知多少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系統號: 005178635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大家都聽過「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句話,但「三十六計」到底包含哪些高明的計謀,知道的人可就不多了!為了讓小朋友對「三十六計」印象深刻,更加了解古人智慧的精華,阿德蝸老師延續過去「小四愛作怪」系列的搞笑風格,以歷史經驗為題材,豆子、阿福、紅鼻子老師等人當主角,校園做舞台,發展出一連串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讓小朋友用最簡單、輕鬆的方式,感受「計」的無窮魅力!書後的附錄,還有三十六計的補充資料,歡迎大家一起來研究喔!

大家都聽過「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句話,但「三十六計」到底包含哪些高明的計謀,知道的人可就不多了!
所謂「計」,指的是計謀、策略,是經過腦袋「深思熟慮」之後的產物;「三十六計」則是古代作戰所使用的計謀,也就是古人作戰經驗的總結,可以說是聰慧與機智的象徵。這些計謀所包含的學問非常廣大,不只是軍事上的策略,也可以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的警惕或學習的藍本,有相當的實用性。
為了讓小朋友對「三十六計」印象深刻,作者阿德蝸老師以歷史經驗為題材,一群國小學生和老師當主角,校園做舞台,發展出一連串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讓小朋友用最簡單、輕鬆的方式,感受「計」的無窮魅力!書後的附錄,還有三十六計的補充資料,歡迎大家一起來研究喔!


【延伸活動】
三十六計知多少
第一套 勝戰計(指我強敵弱時,求勝的策略)

◎第一計——瞞天過海
原文: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註解:是一種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指將計謀隱藏於張揚的行為之中,使對方無法分辨情勢真假的戰略。現多用以比喻欺騙的手法很高明。
◎第二計——圍魏救趙
原文: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註解:是一種趨利避害的戰略。意指當面對強大的敵人時,不正面迎戰,而選擇襲擊對方虛弱的後方,迫使敵人退兵或分兵,好消滅敵人。
◎第三計——借刀殺人
原文: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
註解:兵法上指藉由第三方的力量剷除敵方,使己方將損傷降到最低的計謀。現多比喻假他人之手去害人。
◎第四計——以逸待勞
原文: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
註解:兵法上指作戰時不先出擊,反而養精蓄銳,強化自身,等待對方倉促來攻打,或疲憊不堪時再予以痛擊取勝的策略。
◎第五計——趁火打劫
原文:敵害之大,就勢取利。剛決柔也。
註解:兵法上指趁敵方出現嚴重危機時,進兵出擊,克敵制勝的手段。現多用以形容趁人之危,從中取利。
◎第六計——聲東擊西
原文:敵志亂萃,不虞,坤下兌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註解:在東面出聲,卻打擊西面;指利用巧妙的方法誘敵,使敵方做出錯誤判斷,我方便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第二套 敵戰計(兩方勢均力敵時使用的謀略)
◎第七計——無中生有
原文: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
註解:兵法上指製造假象欺騙敵人,然虛中有實,假中生真,混淆對方判斷的策略。現多用以比喻本無其事,憑空造作,胡說八道。
◎第八計——暗渡陳倉
原文: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
註解:此計和聲東擊西之計有異曲同工之妙,是以明顯的行為掩護暗中的行動,藉以達成目的的手段。
◎第九計——隔岸觀火
原文: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怒睢,其勢自斃。順從動豫,豫以順動。
註解:意同「坐山觀虎鬥」,意指靜觀敵方情勢,按兵不動,坐收漁翁之利的手段。現多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觀,漠不關心。
◎第十計——笑裡藏刀
原文: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後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註解:指表面上態度友好,使敵方失去戒心,實則暗藏殺機的策略。現多比喻外表和善可親,內心卻陰險狡詐。
◎第十一計——李代桃僵
原文: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
註解:指局部犧牲己以換取全盤勝利的手段,類似下象棋時所說的「丟車保帥」。現多比喻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
◎第十二計——順手牽羊
原文: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勿得。少陰,少陽。
註解:意指當發現敵方的漏洞時,趁機利用,使敵方的疏失變為我方的勝利。現多用以比喻趁機行事,容易而不費力。

第三套 攻戰計(處於進攻態勢時,所使用的計策)
◎第十三計——打草驚蛇
原文:疑以叩實,察而後勤;覆者,陰之媒也。
註解:意指當敵情不明時,應先旁敲側擊,使敵方的形蹤化暗為明,再展開行動。現多比喻行事不密,使對方有所警戒,預先防備。
◎第十四計——借屍還魂
原文: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蒙童,蒙童求我。
註解:意指將沒有作為或不能有作為的事物,加以控制、利用。現多比喻已消失或式微的事物,假借別的名義,以新姿態出現。
◎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原文: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誘之,往蹇來返。
註解:指引誘強敵離開其根據地,使之失去優勢,再予以痛擊。
◎第十六計——欲擒故縱
原文: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斗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註解:意指為能更有利的消滅敵人,以退為進,故意讓對方放鬆戒備,使其更容易就範的策略。
◎第十七計——拋磚引玉
原文:類以誘之,擊蒙也。
註解:是一種誘敵計,指利用沒有價值的東西來換取珍貴而重要的事物。現多比喻用自己粗淺的見解,來引出別人的高論,是一種表示自謙的說法。
◎第十八計——擒賊擒王
原文: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在野,其道窮也。
註解:只要能制服敵方的主力,抓住敵方的首領,就可以瓦解敵方的整體戰力。現多比喻做事要能把握關鍵。

第四套 混戰計(敵我情勢混亂不明時,所使用的計策)
◎第十九計——釜底抽薪
原文: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兌下乾上之象。
註解:指運用策略,消除敵人強大力量藉以存在的根源。現多比喻徹底解除問題的源頭。
◎第廿計——混水摸魚
原文:乘其陰亂,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向晦入宴息。
註解:指利用敵人混亂無主時予以攻擊,趁亂取利的手段。現多比喻藉機謀取不正當的利益,或指人偷懶不認真。
◎第廿一計——金蟬脫殼
原文:存其形,定其勢;友不疑,亂不動,巽而止,蠱。
註解:是一種分身戰術,指表面維持原本的陣容,使敵軍不敢妄動,實則暗中轉移主力的策略。現多比喻用計掩人耳目,設法脫身。
◎第廿二計——關門捉賊
原文:小敵困之。剝,不利有攸往。
註解:是一種困敵計,包圍敵方,將敵方的逃脫之路徹底封鎖,再予以一網打進。與甕中捉鱉的意思相近。
◎第廿三計——遠交近攻
原文:形禁勢格,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
註解:要攻打鄰近的國家時,可先與遠方的國家結盟,排除其出兵攻擊的疑慮,再對鄰國發動攻勢。
◎第廿四計——假途伐虢
原文: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困,有言不信。
註解:指當我方與敵方中間夾雜某一小國時,可以借道或保護為名,迅速進軍,加以併吞的手法。

第五套 並戰計(我眾敵寡時,減少己方損失的方法)
◎第廿五計——偷梁換柱
原文: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後乘之。曳其輪也。
註解:意指暗中調換敵方主力,削弱其戰力,再趁機制服敵方的策略。現多比喻暗中改變事物的內容、性質,意思和偷天換日、偷龍轉鳳相近。
◎第廿六計——指桑罵槐
原文:大凌小者,警以誘之。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註解:指強大的國家以間接方式警告小國就範的策略,現多比喻拐彎抹角的罵人。
◎第廿七計——假痴不顛
原文: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雲雷屯也。
註解:表面上假裝糊塗,讓對方消除戒心,實則暗中準備攻擊計劃,和扮豬吃老虎的意思相近。
◎第廿八計——上屋抽梯
原文: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遇毒,位不當也。
註解:指以利益誘使敵方深入困境,再徹底切斷敵方的前應後援,使之陷入絕境的戰略,和過河拆橋的意思相近。
◎第廿九計——樹上開花
原文:借局布勢,力小勢大。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也。
註解:指製造假象,虛張聲勢,讓敵方摸不清真相,以便出奇制勝的戰略。比喻故意誇大聲威氣勢,嚇阻他人。
◎第卅計——反客為主
原文: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
註解:指用計見縫插針,以漸進的方式掌握主導權,與喧賓奪主意思相近。

第六套 敗戰計(處於劣勢時,由敗中求勝的計謀)
◎第卅一計——美人計
原文:兵強者,攻其將;將智者,伐其情。將弱兵頹,其勢自萎。利用御寇,順相保也。
註解:指用美女為餌,誘騙敵方主帥,使其沉溺於享樂,失去戰力。
◎第卅二計——空城計
原文: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
註解:是一種心理戰,指無力守城時,故意暴己之短,使敵人擔心中埋伏而不敢貿然出兵之計。可用以比喻毫無實力、虛張聲勢嚇人。
◎第卅三計——反間計
原文: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註解:利用間諜故意散布假情報,使對方發生內鬨,互相猜疑,藉以保全自己,爭取勝利的計畫。
◎第卅四計——苦肉計
原文: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註解:指故意損傷自己,以騙取敵方信任的計謀。
◎第卅五計——連環計
原文: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註解:指多計並用,環環相扣,以有連動性的計謀牽制敵方行動的策略。
◎第卅六計——走為上策
原文: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註解: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用兵法則。指當情況非常危急的時候,有計劃的主動撤退,伺機破敵。現多用以比喻逃避了事。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