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78
0
0
0

成功老化 / 陳亮恭作

館藏資訊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做人成功,學業、事業成功,愛情、婚姻成功,那麼自然而然的老來退化呢?要維持心智功能、身體功能、避免疾病發生;能安享天年,這樣才算是一生的真成功! 「生活功能」是測量老年健康狀況最重要的工具,而不要只看疾病的發生,更不要把老化相關的症狀,過度詮釋為各種疾病。--林芳郁 / 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要談「抗衰老」,不是單純只有身體的部分,心智的部分也非常的關鍵!--石曜堂 /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 50歲之前的人,即便感受到體力是不如前了,也不太肯去承認「老了」這回事。等動則痠痛疲勞上身、越來越不耐操、不太能熬夜、酒量越來越差、對房事越來越興趣缺缺……等想到是不是該去做個健康檢查時,該有的毛病,大概都有根底了,如果再不當回事,不去預防或延緩發病,年紀越大是越跟自己過不去。 ※ 坊間在賣的一些「癌症腫瘤指標」的套餐健檢,即便是昂貴所費不貲,實質上是沒有意義、是浪費錢的。為什麼? ※ 現在很流行做「正子掃瞄」去找癌症,為什麼醫生不建議? ※ 幾乎國人十大死因當中,每一個都是男生比女生高,只有糖尿病,是女生過50歲之後,比男生高,為什麼? ※ 一般人以為需要長期照顧的,是中風或是失智的病人,其實骨骼相關疾病所造成的長期照顧需求也非常的高。一樣的痠痛,又怎麼知道問題是出在骨頭?關節?肌肉還是韌帶? ※ 現在醫界講肥胖症,已經很少單純去講身體的質量指數BMI了,現在要講得是「身體組成」。什麼叫「身體組成」? ※ 四五十歲,開始覺得有須要保養了,吃保健食品要更小心了。因為可能吃到七八十歲,累積的時間可能會更長久,你怎麼知道吃進是對的成份? ※ 當看過非常多醫生,卻無法解除頭昏頭痛、胸口悶、喘不過氣、快昏倒、這裡痠、那裡痛毛病,接著醫生要你去看「精神科」時,能接受嗎? ※ 記性退化≠失智,怎麼簡易自我分辨? ※ 運動也要有「處方」,低阻抗運動你做了嗎? ※ 慢性病,一定先要有3- 6個月緩衝的生活調整,一定要積極的先去做,這叫「治療性的生活方式的調整」。醫生有告訴過你嗎? 行政院經建會推估報告: 2016年,老年人與15歲以下,幾乎同為302萬人,約占總人口總比13%。 2018年,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14%,達到國際所稱「高齡社會」 。 2026年,比例超過20%,到達「超高齡社會」 。 2051年,老年人口將占36.97%,代表每3位國民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人。 一本三四年級生必讀,五年級生要讀,六年級生該有所準備的健康生活書。

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