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資訊
古典文學,現代詮釋 為21世紀重新打造文學傳統 百位高中老師聯名推薦! 九十五年九月起高中課程綱全面革新,在國語文教育方面,教育部訂定了高中生必讀的四十篇經典古文。在建國中學任教的凌性傑與吳岱穎兩位老師以此為中心,對應現代生活經驗,進行詮釋書寫,並附上延伸閱讀的篇目與書目
凌性傑、吳岱穎兩位,是詩人、是作家,文筆流暢不在話下,兼以擔任教職多年,深知學生需要,而在精學跟博學互相餵養下,旁徵博引,每每恰到好處。閱讀兩人的文章是賞心悅目的,更重要的是,也跟著學習專注但又自由的心靈。─吳鈞堯
《找一個解釋》是深深震撼我的作品,岱穎和性傑將高中課本裡,學生視為畏途的古文作品,用現代的眼光重新詮釋,可以說是用自己的生活與情感對古文作箋疏;也可以說是將古代經典,拿來當作自我生命的注腳。那不僅是一種將古文賦予血肉生命的教材教法,我認為其中更具有一種暗示:那些歷經了重重時光,偃臥在國文課本裡的作品,其實背後都有一個更巨大的存在,都有一些更直得追索的情懷,那才是文學的目的,也才是老師的價值。
徐國能-從感覺出發 ◎徐國能 我們常常譏笑現在的年輕學生是「草莓族」,意思大約是他們外表光鮮可人,但抗壓性極低,容易因為輕微的碰撞而損傷。不過據我觀察,現在的大學生,對於生涯發展的憂患意識似乎遠在我們當年之上,他們很早就在為「未來」準備,每天忙東忙西,檢定這個申請那個,當學生的那種快樂似乎是很淡薄的。不像我們當年做學生時就安安心心地做學生,終日嚮往的是楊牧在《葉珊散文集》裡的那種生活方式,實況大約就是徐志摩筆下「看天、聽鳥、讀書,倦了時到草綿綿處尋夢去」那樣。回想起來,當時的悠遊有著一個重要的背景,那就是文史科系的學生,縱使在社會上屬於百無一用的書生,但是最起碼可以到中學教教書,足以養活自己,有一個尊嚴且小康的開懷人生。學校是是我們的桃花源,可以適性而生的一塊夢土。 曾幾何時,「當老師」竟成為一種奢侈,即便搭上了這個已過份擁擠的班車,仍然有著不足為外人道也的辛酸。我過去認為當老師是極喜樂的,一開始的時候是知識、技術上之傳遞,每見學子日起有功,如苗之抽長茁壯、欣欣榮榮,想其日後蔚然成蔭,而自己也是那清涼的灌溉者其中之一,此生畢竟不虛,其樂足以浮一大白。為師之樂次在教學相長,學生無論賢愚,以其生命之經驗、生活之感觸回應師者所教,其中必有可思可悟之處,一時靈感泉湧,忽透天機,其樂正是捻花而笑的瞬間。
吳岱穎,一九七六年生,台灣省花蓮縣人,師大國文系畢業。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國軍文藝金像獎、花蓮文學獎、後山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參加全國語文競賽,曾獲中學教師組作文第一名、朗讀第一名。著有個人詩集《明朗》。現任教於臺北市立建國中學。 凌性傑,一九七四年生於高雄市。天蠍座。師大國文系、中正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曾獲臺灣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林榮三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迷信山風海雨,寂靜的冥契與感動,在體制中恆常渴求似不可得的自由。現任教於台北市立建國中學,著有《找一個解釋》、《海誓》、《燦爛時光》、《所有事物的房間》、《關起來的時間》、《解釋學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