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139
0
0
0

「氣」與「細菌」的近代中國醫療史 : 外感熱病的知識轉型與日常生活 = The modern Chinese medical history of Qi(pathogenic gi) and bacteria : the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of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 and daily life / 皮國立著

  • 作者: 皮國立 著
  • 其他題名:
    • The modern Chinese medical history of Qi(pathogenic gi) and bacteria : the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of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 and daily life
  • 出版: 臺北市 : 中醫研所 2012[民101]
  • 主題: 中國醫學史 , 傳染性疾病 , 中西醫整合
  • 版本:第一版
  • ISBN: 9789860346312 (平裝) :: NT$518
  • 一般註:部份內容中英對照 參考書目:面374-401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系統號: 005196606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作者簡介:皮國立,1976年生於臺灣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歷史組專任助理教授。出版過《醫通中西—唐宗海與近代中醫危機》、《臺灣日日新—當中藥碰上西藥》、《近代中醫的身體與思想轉型——唐宗海與中西醫匯通時代》等學術專書,另與其他學者合編有高中歷史、大學歷史經典閱讀等教科書。在研究論文、會議論文、書評的部分,主要著重於中國醫學史、疾病史和身體史的研究範疇,也喜歡寫一些特定的近代軍事和政治史,特別是和科技、醫學、衛生有關的主題,目前成果約30餘篇。作者並致力促成「史家」與「醫者」兩方,進行對話並尋求方法論上的匯通,期待未來能將內、外史各自的優勢發揮出來,共創研究醫療史的新時代。 內容簡介:一般人得了SARS、流行性感冒或法定傳染病,您敢去看中醫嗎?那些兇狠、來無影去無蹤的細菌、病毒,中醫們有辦法處理嗎?這不免讓人感到懷疑:也許中醫可以處理頭疼腦熱,但中藥可以殺死細菌嗎?也許,讀過這本書後,對上面這些問題,您會有全新的思考與不同於過往的見解。 從醫學史出發,本書帶領您穿梭時空,進入距今將近百年前的中國社會,重現一段中醫抗菌的奮鬥史。在中西醫衝突、論戰的民國時期,中醫是如何回應西方細菌學的衝擊?他們在西醫的科學實驗和一步步佔據國家衛生主權的過程中,怎麼運用自身的外感熱病知識體系,來構築一套中醫式的傳染病學,並且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中醫藥可以發揮的空間。 作者不盲從西方理論,從傳統文化中構思,創造從「重層醫史」的視角出發的新研究。先鋪陳出中西醫論爭的時代氛圍,並細心地關照了近代中醫在古典文獻、日常生活養生抗病、醫者志業和中西疾病觀的對話等各方面的史實,展現了全面的視角。受現代醫學影響,傳統中醫雖仍為民眾信任,但其實有很多論述與臨床技術其實是處在一種「準失傳」的狀態,多數中醫不去重視,民眾也不知道傳統中醫有何更強的能耐,更別奢望國家科研資源的大量挹注,這一切遂使傳統醫學的理論、生生之技的運用範圍,愈形窄化、順時流失,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歷史學研究不能與現實生活脫節,作者透過醫史的研究,希望能喚醒中醫們對自身體系的認識與自信,並期待更多民眾與知識分子(包括現代西醫與科學家)瞭解中醫文化之價值,走出百年來「廢中醫」的陰影,揚棄刻板的印象,也為自己的實際治療與日常養生,提供另外一種思考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