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資訊
繼<斷鏈>後,又一對時局及企業所提出的建言---<布局>
本書首先檢討臺灣過去十年出口盛況不再、投資不振、失業率上升、貧富差距擴大等經濟社會問題,接著指出在臺灣這「失落的十年」中,中國崛起連帶使亞洲成為全球化舞台的要角;最後援引歐美、日本等國的例子,說明臺灣要在世界立足,最重要的是為政者和民間拋棄民粹和意識形態,審時度勢重新布局,確立與中國和世界各國的競合關係,才能為本土產業再創新格局。
《布局──迎接黃金年代》是曾任經濟部長,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尹啟銘在近十年來所寫的第三本書。
從二○○○年至二○○九年恰好是一個完整的十年,可以將台灣過去十年的經濟發展作趨勢的回顧,因此,本書《布局》在內容上有四個重點。其一,指出台灣已經掉入「失落十年」的泥淖。不管是和一九九○年至一九九九年的十年比較,或是和其他東亞國家作比較,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台灣的經濟表現都是最差的,希望能夠喚起台灣人民的重視:想要享有好的經濟生活,必須全民一起努力。
其次,在動盪的環境裡,大家都忙著緊急的應變措施,所看到的大都是短期的效益,反而較少檢討問題真正的癥結在那裡,也忽略了短期因應措施可能帶來的後遺症,因此呼籲要利用這寶貴的機會,好好改變台灣經濟發展的模式、調整台灣的產業結構、建構新的競爭優勢。
第三,面對全球經濟發展的變局、東亞邁向區域經濟整合、中國大陸的快速發展及發展模式轉變,全球市場和競爭法則都產生重大的變化,外在環境的機會和威脅迥異於過去,復加台灣失落的十年證明以往發展策略的缺失,因此指出重新規劃長期發展策略的重要與急迫性,強調未來的發展策略和政策措施必須建構在全球化和創新的兩大基礎之上,讓台灣可以完全掌握外在環境所存在的機會,並且毫不畏縮的直接面對全球的競爭。
最後,今天的大環境給了台灣最好的發展機會,一方面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心移向亞洲,中國大陸以其規模之大、成長之速,更是各國、各跨國企業矚目的焦點。另方面,海峽兩岸從長年防堵、戒急用忍,循序進入和平發展的階段,各自擁有不同的優勢條件,兩岸合作存在無限寬廣的空間,因此鼓勵雙方能夠掌握此一有利的契機,共同創造新的合作模式。
書中,尹啟銘也提出新加坡與南韓在最近十年的急起直追。三十年前,南韓的經濟發展遠落後於台灣之後,今日南韓的企業在全球市場根本不把台灣視為競爭對手,獨獨在中國大陸創造出「CHAIWAN」的名詞,原因只在於台灣和中國大陸合作可以產生可怕的競爭力。
本書之所以取名《布局》,主要是在《斷鏈》之後,面對失落的十年及全然不同的外在情勢,希望台灣能夠重新布局,創造未來黃金年代!
事實上,尹啟銘長期持續關心台灣經濟發展,過去他的兩本書,事後都證明是切入重點,忠言逆耳。
譬如二○○一年,尹啟銘曾特別提出,中國大陸產生「磁吸效應」的警訊,希望政府的政策能夠改弦更張,但是並沒有得到任何的回響。
到了二○○六年,台灣最後一條電腦生產線吹了熄燈號。由於生產基地外移之後要再回來的機會幾乎是零,而且終端產品生產外移會帶動中、上游整個供應鏈跟著往外遷徙,警覺事態的嚴重,於是在當年十一月出版《斷鏈》一書,指出台灣面臨在全球產業價值鏈被排擠的危機。
政府上下能不能有決心布局未來黃金年代,這將是最重要的關鍵之書。
尹啟銘
前經濟部部長、行政院顧問,現任職行政院政務委員。因堅守專業原則、擇善固執、直言敢諫的性格,素有「官場鐵漢」之稱。對於台灣經濟發展的方向有獨到的觀察與見解,對於兩岸的經貿合作也多有貢獻。2006年末,眼見當局完全無視台灣漸失競爭力,自絕於全球經濟價值鏈之外,曾著書《斷鏈》(天下雜誌出版)直諫,對台灣的產業經貿前途提出具體看法與建議。四年多來台灣在內、外在環境經歷了許多的事件,尹啟銘再度著書,以其真知灼見,提出台灣如何才能突破僵局、立足世界的方法。
國立交通大學計算與控制系畢業、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企管所博士。曾擔任行政院經建會技正、經濟部工業局局長、經濟部常務次長、行政院顧問、中華大學講座教授、經濟部長。服務公職三十餘年。
早期曾參與規劃以及推動電子資訊新興科技產業。服務工業局期間,輔導傳統產業與推動水泥產業東移、設立科技工業園區、推動軟體園區、協助「六輕計劃」等。就任經濟部長期間,積極落實能源價格合理化、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及兩岸搭橋計劃。在現任政務委員期間除協調財經政策之外,也負責推動綠能產業旭升計劃、參與節能減碳工作,並推動ECFA完成簽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