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資訊
23個土地故事、66種在地食材 、70間道地好店、80道農家料理。
走逛台灣一圈,我們不只發現在地好食材,更細緻的認識了這塊土地。
全台灣第一棵紅棗樹1875年在公館石墻村種下,因著歷史與環境因素,苗栗公館成為全台唯一專業紅棗區。而且,紅棗不總是乾的呢,每年夏天到公館,即可吃到有蘋果脆感的新鮮紅棗。
談到台灣的菇類,台中霧峰一定得記上一筆。從1953年農試所在霧峰成功培育第一顆洋菇後,霧峰便成為台灣菇類的重要產地。當我們從魯味攤夾起一把金針菇時,都正不知不覺的和霧峰產生關聯,全台有一半以上的金針菇產自台中霧峰。
而充滿客家風情的白玉蘿蔔只有美濃有、台灣每七顆雞蛋就有一顆來自彰化王功,說到米粉的起源呢,要從芬園的小村莊楓坑開始說起……
上山下海,走訪全台,好吃編輯部打破砂鍋問到底,把食材、產地、餐桌與我們之間的親密關係,一一揭露。
說到底,還是從對土地的關懷出發。我們發現,跟著食材走,認識的不只食材,更是腳踏的這片土地。
本書特色
從「餐桌」到「產地」,關心好料理與好食材
我們將從每日的餐桌、便當、飯糰裡出走,去找我
們嘴裡的那塊食物,最適合他生長的地方、觀察他
在土裡的樣子、和當地人學習他們最愛的家常與創
意吃法。
˙幫辛勤的農人與店家鼓鼓掌
在苗栗推行有機紅棗的「棗道24K」、在阿里山以轎
篙筍發展社區的「里佳部落」、在美濃推行客家老
蘿蔔的「美濃古老客家菜」……貪吃無罪,品味要
緊,我們關心種植的農人與發揚食材特色的在地好
店家。
˙除了主食材,配角也很重要
除了主角,其他林林總總的綠葉也同樣美味,既然
都踏進產地裡了,當然要一起認識他們。
˙認識台灣土地的樣貌
走出高樓,才看得到許多質樸親切的農業鄉鎮。台
灣368,我們記錄汗滴底下的果實、土地的樣貌與食
物真實原始的滋味。
好吃編輯部
從對食材的關心出發,上山下海,致力於尋找台灣好食材與精彩的飲食故事。從產地裡,我們挖掘達人農夫的堅毅精神;從阿嬤口中,我們記錄即將遺落的傳統作法;從菜市場裡,我們看到隱身在常民裡的料理智慧…… 相信食物可以予人幸福與療癒,推廣在地、當季食材。作品有《好吃》雜誌、《跟阿嬤學做菜》、《餐桌上的蔬菜百科》等書。
相關著作
《好吃13:路邊廚房 跟著市場職人學做菜》
《好吃vol.12 來我家吃阿嬤的拿手菜》
《餐桌上的蔬菜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