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128
0
0
0

童年與解放衍本 / 黃武雄著

館藏資訊

什麼是(思想)解放?是還人以本來面目,讓人恢復用童年時認識世界的方式,重新體驗世界,掙脫既定價值。孩子不是大人的雛影,孩子與大人分屬不同的向度。大人看世界是分析的、局部的,孩子看世界則是整體了解。

本書一九九四年初版,獲聯合報年度十大好書獎。作者以特有的文采講述教育哲學與近代思潮的演進;從康德、黑格爾、皮亞傑到哈伯瑪斯,內容深入淺出,結合作者本身原創性的觀點,相互辯證,建構出一套人本教育的哲學論述。

書中重要的論點,是揭示兒童成長的真相,闡述人的原始創造特質。作者稱之為人的「自然能力」,以此與「文明能力」相區隔,並指出自然能力與文明能力相互辯證的發展,才能深化人類文明創造的果實。傳統的學校教育只著重孩子描述、分析與表面的抽象能力等文明能力,忽略每一個孩子天賦的原創性與想像力,並壓抑孩子體驗世界必要的探索、思辯與勇氣,因此造成人經驗網絡的斷層,培養出一代代套裝知識的奴隸。作者強調,知識是人經驗的累積,教育的目的在於拓廣人的經驗,同步須發展人的抽象能力,以此整合眾多紛雜的經驗,把它們變成意義與價值。

本書為台灣教育改革與人本教育重要的閱讀文本。在「四一○教育改造運動」屆二十周年的今天,值得我們重新閱讀,並回溯教育的初衷以及人存在的本質。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黃武雄,一九四三年生於台灣新竹,父籍嘉義朴子,為台大數學系退休教授,專業幾何研究,並擅長散文,文體獨特,曾獲一九八二年中國時報文學散文推薦獎。除專業論著及本書外,另著有《學校在窗外》(左岸)、《台灣教育的重建》(遠流)、《黑眼珠的困惑》(人本)、《木匠的兒子》(聯經)。早年受教育部委托,編寫高中數學實驗教材,親赴中學實地,深入基層觀察教育現實。三十年間經常撰文評論台灣教育與社會。一九九四年發起四一○教改運動,一九九七年倡議普設社區大學,衝激體制教育,並為台灣兩大體制外教育系統開拓新視野。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