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
0
0
0
從<<史記>>到<<漢書>> : 轉折過程與歷史意義 / 呂世浩著
- 作者: 呂世浩 著
- 出版: 臺北市 : 臺大出版中心出版 :臺大文學院發行 2009[民98]
- 叢書名: 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叢刊 ;138
- 主題: 研究考訂 , 史學史 , 史記 , 漢書
- 版本:初版
- ISBN: 9789860219661 (平裝) :: NT$350
- 一般註:2013年二刷 參考書目:面367-380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5207721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漢承秦制,故西漢初年傳統史學幾近中絕,後至武帝又不改秦道,儒術淪為緣飾之工具。太史公作《史記》,特徵為書寫當代史以論治,被漢廷視為「微文譏刺,貶損當世」,形成對當代政治的挑戰。《史記》對漢廷統治的負面影響日益浮現後,官方開始採取種種防制措施。
其後嚴禁私人修史,將史權收歸官方。而後再命人撰述一部「頌漢功德」之史書,以求取代《史記》之影響,此即為班固的《漢書》。班固為「尊顯漢室」,割離古今而作《漢書》。不僅扭轉《史記》本旨,更使《春秋》、《史記》以來當代史之傳統中絕,中國史學走上了述古不論今的道路,成為殘缺之史學。後史代代法之,遂使當代史不復重現。《史記》所傳「通古今之變」之大義,至此衰矣。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呂世浩,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北京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博士,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助理研究員。著有《敦煌地區發現的漢代郵傳遺迹和簡牘的考古學研究──以懸泉置遺址爲主》(北京大學博士論文,2007)、《從五體末篇看《史記》的特質》(台北:花木蘭出版社,2008)等著作,並在《燕京學報》、《漢學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