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資訊
唐太宗李世民血染玄武骨肉殘
隋高祖開皇十八年(598年)十二月二十二,在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西北)刺史李淵的宅院中,夫人竇氏為李淵生下了第二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後來中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自幼聰明敏捷,膽識過人,「善於騎馬,好弄弓矢」,還諳熟兵法。設計「逼反李淵建唐」。統一戰爭中,李世民功勞甚偉,為太子李建成、其弟李元吉所不容,可他一忍再忍,最終不得已於唐高祖武德九年發動「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
李世民勵精圖治,廣納諍言,推行仁政。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享年52歲,葬於昭陵(今陝西醴泉縣境內)。
李世民在位期間,用心治理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思想、民族等諸多方面,實行了一系列的開明政策和利國利民的措施。唐朝政權因此得以鞏固,社會、經濟、文化也開始恢復和發展,人民生活逐漸安定下來,國力不斷增強,出現了一個比較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由於李世民統治時期的年號為「貞觀」,所以,史學家把這一段太平盛世稱為「貞觀之治」。
元太祖成吉思汗英雄遺骨何處尋
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1227年),即成吉思汗,是我國歷史上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是一位叱吒風雲、顯赫一世的蒙古族英雄,他的業績對於我國各民族的融合和現今版圖的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攻金滅夏,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他軍事才能卓越,戰略上重視聯遠攻近,力避樹敵過多。用兵注重詳探敵情、分割包圍、遠程奇襲、佯退誘敵、運動中殲敵等戰法,史稱「深沈有大略,用兵如神」。另一方面,作戰具有野蠻殘酷的特點,大規模屠殺居民,毀滅城鎮田舍,破壞性很大。13世紀,主要是封建國家社會危機深重,為成吉思汗實行大規模軍事擴張提供了有利條件。
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子孫為他舉行了一個很特殊的葬禮,埋葬了這個世界歷史上特殊的人物。他沒有留下陵寢,只在他墳地周圍30里處插上一圈箭鏃,派重兵守衛這塊禁地。由於時間已經過去了700餘年,成陵的所在已經成為一個難解之謎。
而他不息奮鬥、不斷抗爭、雄才大略、橫招千軍的一生卻為中華民族和全世界的人民所關注,被人們評為「千年偉人」。正是由於他不息的奮鬥、不斷的抗爭,才使部落林立的蒙古草原實現了統一,才初步結束了中國北方分裂割據的局面,為統一中國打下了基礎。成吉思汗是統一中華民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