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220
0
0
0

科學發明演進史 [電子資源[電子書] : 從古文明到近代科學 = The history of the evolution of scientific invention / 莫道爾編著

  • 作者: 莫道爾 編著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The history of the evolution of scientific invention
    • 從古文明到近代科學
    • 親子讀書會 ;
  • 出版: 臺北市 : 婦女與生活社 2012[民101]
  • 叢書名: 親子讀書會 ;18
  • 主題: 科學技術 , 歷史
  • 版本:一版
  • ISBN: 9789866012105 (電子資源) :: NT$350
  • URL: airitiBooks華藝電子書
  • 一般註:資料形式:文字 檢索形式:電子書服務平台 系統需求:網頁瀏覽器或iRead eBook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系統號: 005226821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科學發明演進史
從古文明到近代科學
「相信上帝,太陽繞地球轉;相信科學,地球繞太陽轉。」本書是獻給尊重科學、學習科學,創造科學的年輕人。
過去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今天我們說:「科學就是力量。」
科學是智慧的歷程和結晶。從人類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講,朝朝暮暮沿著知識的歷程,逐步通向科學的光輝聖殿,是許多有志於自我發展的年輕人晶瑩透明的夢想!
體味科學歷程的艱辛
今天我們生活在高度物質文明的社會中,在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享受著現代科技的成果。但我們又對古今科學的發展了解多少?要知道今天的科技之果來得多麼坎坷和艱苦,甚至要付出鮮血和生命。
今天,我們沿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軌跡,敞開科學的大門,探索其中無數智慧的奧祕。在這裡,我們全面而又詳盡地展示了「四大文明古國」的科學曙光,揭示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科學啟蒙,描寫了西方中世紀時期科學與宗教的激烈碰撞,談論了哥白尼如何敲響「地心說」的喪鐘,分析了伽利略和牛頓給近代物理學帶來的革命性的變化,表現了蒸汽機時代是如何奏響了第一次技術革命的樂章,反應了19世紀最令人震驚的發明——電機對第二次技術革命的重要影響;另外,進化論的意義、遺傳工程的嶄新面貌、資訊革命的前景都得到了明確的敘述。
歷史不會死去,它最善於記住兩種人:智者與愚者。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等偉大科學家的名字永遠鐫刻在智者之榜。相反,那些在科學面前變得弱智的人,甚至那些企圖以假科學冒名頂替客觀真理的愚者,都成為歷史嘲笑的物件。「以史為鏡,知興衰」,讀史可以明智,讀科學史是現代人的明智。
激發發明創造的衝動
如果帶著崇高的感情和理性的激情去遙想東西方那一位位閃爍著智慧光芒的科學巨匠,去觸摸那一部部充滿睿智的科學經典,去體味那一個個精闢的科學定律……,我們頓時會在胸中升起一股奔騰前行的強烈衝動:踏上科學歷程之路!不願意成為一名「科盲」,不被別人隨意嘲諷和愚弄是年輕人基本的價值尊嚴;在科學之路上感悟人生道理、判斷生命走向、提高知識水準,是一件多麼令人賞心悅目而又非同尋常的人生大事。可以這樣講,任何一個年輕人只要站在科學之外,必然會在嚴肅的知識面前低下淺薄的頭顱。
在科學的歷程中,充滿了許多有趣、動人的故事,例如,阿基米德在澡盆裡發明了浮力定律。牛頓在一棵大樹下乘涼,一顆落下來的蘋果使他頓悟萬有引力定律。瓦特呆呆地注視著被水蒸氣掀起的壺蓋,結果發明了蒸汽機……這些傳奇故事誘發了我們對奇妙的科學世界的嚮往。
在今天這樣一個知識資訊化的時代,未來時速招引著人類前進的步伐,如果不懂科學技術發展史,簡直就無法從事科技創造勞動!從事創造性勞動,必須具有創造性思想。幾千年來,我們人類之所以富於發明創造,是因為人類創造性思想的積累,在先天的智力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後天智慧卻是呈巨大的增長。因此,我們需要追尋開創者的足跡,重溫成功者的道路,在感受前人發明創造過程中,激發自己發明創造的衝動!
培養現代生存能力
我們都知道,近代中國很落後,為什麼落後呢?這個問題已經探討一百年了!事實證明:中國的落後追根究底是觀念的落後,而這與教育體制及其傳統的知識傳授方法密切相關!這是一種不幸和悲哀,應當在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身上得到徹底的改變。
目前國內教育最根本的問題是——教條主義化,教科書上盡是條理分明、確定無疑的結論,整篇都是概念、定律和公式,導致學生們花了很大的精力去「理解」和記住這些抽象的結論,結果把生動有趣的科學知識變成了「木乃伊」,從而使自己陷入一種積累知識的窘迫狀態——死記硬背、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的泥潭。用這樣的知識依樣畫葫蘆還可以,對於創新來說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因為它阻止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和拓展。
了解科學思想觀念和邏輯方式的形成過程,對於我們理科中的一些「難懂」的概念是大有益處的,使它們不再「難懂,」反而引人入勝。對一門門功課的學習的「了解」和「理解」是有本質上的區別,大量的練習題訓練,使我們可以很熟練地把各種符號、公式按照定律組合起來,這樣只能稱為「了解」知識,具有淺薄和機械性,談不上深刻地「理解」,在科學問題上,「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日新月異的現代科技,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苛刻。現代科學呼喚「理解」科學的人才,現代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更需要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才。對於科學知識,不但要有橫向的了解,還要有縱向的理解,突破平面思維的束縛,到多元空間去遨遊。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知識面廣,具有開拓精神的人才。
但願讓科學的智慧之花綻開年輕人的精神家園!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