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該花更多的錢,買更少的衣服? : 拯救地球,也拯救你衣櫃的新購衣哲學 / 露西.希格爾(Lucy Siegle)著 ; 王芷華,李旻萍譯
- 作者: 希格爾 (Siegle, Lucy) 著
- 其他作者:
- 出版: 臺北市 : 麥田出版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2015[民104]
- 叢書名: 麥田叢書 ;78
- 主題: 成衣業 , 時尚
- 版本:初版
- ISBN: 9789863442127 (平裝) :: NT$480
- 一般註:2016年二刷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5228435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針對時尚工業產業鍊的銳利批判:作者長期經營生活與環保專欄,對流行品牌走向也知之甚深,並深知消費者心態。她對時尚並非主觀性的全盤否決,因此立場較中立、並與大眾讀者較為接近;除了全球化底下的勞工正義與人權議題以外,作者也觀察ZARA、H&M、柏金包等時尚品牌,對讀者來說,相當有趣味。
◎對底層勞苦大眾的深切關懷:深入淺出談及全球化血汗工廠現象、時尚產業內部權力關係(訂單、包商、加工廠、監督單位、大型品牌)、消費慾望、消費習慣、廣告手法、皮毛市場、動物權,對時尚產業批判進行全面體檢。作者身為報刊作家,論述方式相當年輕、具都會感,對普通讀者而言相當容易吸收,也較可能實行。
◎提倡一種新型態的消費模式:作者提倡「慢時尚」(Slow Fashion),強調應選擇耐穿、耐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衣飾,結束不負責任、放任的消費物慾,放慢生活節奏、慢慢享受。作者並提出:減少洗滌次數、低溫洗滌、避免使用烘乾機等實用建議,鼓勵讀者遠離快速時尚。
=本書內容=
.近年由於經濟低迷並因應青少年消費習慣,由ZARA、H&M平價品牌領導下,產生「快速時尚」(Fast Fashion)潮流。其中,固然款式更新快速與廉價方式減緩了時尚業過度講究消費實力的勢利態度,但卻變相產生大批質料、做工低劣,用過即丟的時尚用品。
.全球每年生產八億件衣服,每位女性每年平均購買衣物量為其體重之一半,西方女性一生消費在服飾的金額高達十三萬英鎊。舊時代人類與衣服情感親暱,並視衣服如時光縮影並細膩縫補破舊衣服,如今服飾已成了過度刺激消費下的不道德產物,令消費者淪陷無盡貪慾之中,並於廣告媒體主導下失去主體性。
.時尚生產工業為降低成本,將製造工廠移轉至勞工廉價的第三世界,並造成當地嚴重污染,嚴重違反人權事件亦頻頻發生。印度聖河恆河遭重金屬鉻污染,牛仔褲染料污染了中國南方河流與地下水。發展中國家環境與受害勞工象徵第三世界被迫重演西方資本主義早期發展歷史。
.消費者應當個負責任的購買者,研究服飾製造來源地,並關注企業道德責任議題,將時尚選擇提升為日常道德運動。
露西.希格爾
露西.希格爾是英國在報導社會及環境正義方面議題首屈一指的記者。自2004年起,她每週在《觀察家報》(Observer)撰寫以道德生活為題的專欄。同時她也為《泰晤士報》(The Times)、《美麗佳人》(Marie Claire)與《Grazia》等報刊撰寫專題報導,並在《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上經營部落格。
為探討發展中國家的勞工權益與工人處境,促使露西長期認真研究自己的衣櫥,並觀察時尚界氾濫的消費主義。她花了五年的時間研究並推動另一種能以永續及公平合理的風格來取代貪得無厭的廉價、快速時尚。她在二○○五年發起《觀察家報》道德獎,堪稱「綠色環保界的奧斯卡獎」。
二○一一年時,她與英國奧斯卡影帝柯林・佛斯的妻子莉米亞・佛斯(Livia Firth)共同發起綠地毯計畫(The Green Carpet Challenge),致力將環保融入時尚,並成功號召梅莉•史翠普等知名影星於奧斯卡紅地毯時穿著環保時尚服裝。另外她也擔任倫敦藝術大學的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