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資訊
館別 | 館藏地 | 索書號 | 卷期 | 借閱方式 | 狀態/到期日 | 條碼號 | 備註 | |
---|---|---|---|---|---|---|---|---|
長庚科技大學嘉義分部 | 館藏地嘉義中文書庫 | 索書號810 8276 | 卷期 | 借閱方式一般圖書(嘉義) | 狀態館內架上 | 條碼號BC0050621 | 備註 |
愈是苦難的環境,愈能創造出文學的最佳價值,廚川白村著作,魯迅譯,一同品味「苦悶的象徵」所帶來的豐富文學之寶。
「文學是苦悶的象徵」這句話可說總結了所有文學產生的原因。
文學史上能被留名的多是文學鉅著,無論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四大喜劇,還是但丁的《神曲》,都是作家們嘔心瀝血的最佳傑作。但這些作品是在作家何種心境下被創造出來的呢?作品底下的角色是否多少也投射了作家當時的心境故事?廚川白村認為文學乃是生命受了壓抑驅使作家創造出文藝作品。
本書是魯迅在1925年出版的譯文,正是「五四」之後,文字表現即是民初的白話文。在當時一版再版,是文藝青年的入門讀物。有一說:《苦悶的象徵》譯文所表現的熱情即是魯迅在傳播自己的美學思想,此譯文也成了魯迅美學思想變化的重要線索。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廚川白村
本名廚川辰夫,日本學者,文學評論家,《苦悶的象徵》為著名的文學評論,在當時對日本文藝界有著深遠的影響,廚川白村於1923年過世於關東大地震,享年四十四歲。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