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77
0
0
0

閱讀地圖 : 人類為書癡狂的歷史 / 阿爾維托.曼古埃爾(Alberto Manguel)著 ; 吳昌杰譯

館藏資訊

★一部獻給閱讀重度成癮者的歷史,細膩描寫每個閱讀環節的箇中奧妙──多樣的閱讀形式、書本的外觀、眼鏡的發明、圖書館的組成、作者與譯者的角色……徜徉文字與圖像間的一趟雋永旅程。
★識字者卷不離手,文盲閱讀圖像或聆聽朗讀,藏書癖者不惜偷竊也要擁有珍本。書本的動人力量究竟從何而來?博學大師曼古埃爾梳理閱讀的歷史,揭開人類為書癡狂的秘密。
★走入無數愛書人的故事中,憶起那些生命被文字與書改變的時刻。為了認識世界與自我,我們不得不閱讀。

「我們每個人都閱讀自身及周遭的世界,
俾以稍得瞭解自我與所處。
我們閱讀以求理解或啟迪。
我們不得不閱讀。」──阿爾維托‧曼古埃爾

從一塊泥製刻寫版開始

西元四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出現了一塊泥製刻寫板,寫著「十隻綿羊」與「十隻山羊」,為目前所發現最古老的「書本」,也是人類閱讀的起點。

當文字被記錄在泥板、獸皮或紙張上,這則訊息便能免受脆弱的記憶力所侵蝕,同時掙脫時空的限制,書本因而偉大。著述者得到前所未有的權力,透過文字掌控歷史與思想。自此,人們狂熱地閱讀、珍藏並崇拜書本。

開啟一場文字與讀者的無盡對話

現今,書本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人們可以在咖啡店、圖書館、旅途中和睡前的床上獨自沉默閱讀,書本大多低廉輕巧、便於攜帶。然而,六千年前「讀者」誕生後,閱讀的樣貌其實歷經了種種變遷,才成為今日稀鬆平常的行為。

博學大師曼古埃爾以雋永的文學筆觸,寫下這些閱讀史上的迷人故事。聖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提及羅馬主教在斗室中默讀的情景,為此驚嘆不已,因為閱讀在當時總是以大聲朗讀的方式進行。私人閱讀日盛,人們逐漸發展出標點符號、摺疊的卷軸、供隨筆附註的邊白。十世紀的波斯大臣因不捨與近十二萬冊的藏書分離,旅行時總跟著四百隻駱駝載運的行動圖書館,甚至特別訓練駱駝按字母排序行走。十四世紀眼鏡發明後,無數的繪畫被加上眼鏡框,來增添畫中人物的智慧及權威感,同時眼鏡卻也成為不知變通的書呆子的記號……

對書本的仇恨與愛戀

書經常成為禁忌。掌權者為避免反抗思想萌生,經常焚燒書本或發布禁書令:秦始皇燒毀在他統治前出版的所有書籍;十六世紀的羅馬教會曾發行《禁書索引》,修訂至一九四八年;十八世紀,美國的南卡羅萊納州通過禁止黑奴閱讀的法律。此外,更有特定族群被禁止閱讀;十一世紀的日本宮廷女官在閱讀時必須保持冷漠的表情,避免顯露對知識的熱情,也因此創作出專屬於她們的文學作品──《源氏物語》。

不過,人們對文字的熱愛終究推動了書籍的普及。從十五世紀古騰堡發明活字印刷術,到二十世紀的英國出版商發行經典的「企鵝系列」,至今百貨連鎖店也販售起價廉的袖珍書,人人皆可享受閱讀的樂趣。

閱讀的歷史就是每位讀者的歷史

曼古埃爾在深刻的歷史敘述中,融入感性親密的個人經歷:小時候第一次在招牌上「讀懂」文字;在父親的圖書室完成自己的性教育;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家庭教師要求他背下德文詩,並告訴他:「在你沒有書可讀的日子,它們會陪伴你。」;想起不得已丟棄的舊書,心中滿溢鄉愁……

閱讀的歷史是由無數愛書成癡的讀者所構成。這些愛書人極為私密的故事,將會喚起你我關於閱讀的個人記憶:書本總在重要時刻給予我們美好的指引與陪伴。每次翻開書頁,都像點燃一場小小的奇蹟,而啟迪的火花構築了我們的生命。

未來,我們依然會如癡如醉地讀著,繼續書寫閱讀的歷史。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阿爾維托‧曼古埃爾(Alberto Manguel)

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先後在義大利、法國、英國、大溪地居住,1985年成為加拿大公民,現居法國,並獲授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的軍官勳位。青少年時期曾為視力受損的名作家波赫士誦讀,大受啟發,後成為蜚聲國際的選集編者、翻譯家、散文家、小說家和編輯,著作獲獎無數。

另著有《意象地圖:閱讀圖像中的愛與憎》(Reading Pictures: A History of Love and Hate)、《深夜裡的圖書館》(The Library at Night)、《閱讀日誌》(A Reading Diary)、《曼古埃爾論閱讀:從愛麗絲談起》(A Reader on Reading)、小說《人人都是說謊家》(All Men Are Liars)(皆由臺灣商務出版)等多部著作。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