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0
0
0
浮華世界(全譯本) /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萊(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作 ; 洪夏天譯
- 作者: 薩克萊 (Thackeray, William Makepeace) 1811-1863 作
- 其他作者:
- 出版: 臺北市 :新北市 : 商周出版 ;聯合發行經銷 2020[民109]
- 叢書名: 商周經典名著 ;65-66
- 主題: 英國文學
- 版本:初版
- ISBN: 9789864777778 (上冊:平裝) :: NT$420 、 9789864777785 (下冊:平裝) :: NT$420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5260886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英國史上最知名的惡女之一
多次改編為電視劇集與電影
《浮華世界》故事取材於英國十九世紀初攝政時期及滑鐵盧戰役之後的社會形形色色,副標題為:a novel without a hero(一本沒有英雄人物的小說),這部小說體現了人類自私自利,追逐虛榮的一面,迥異於當時盛行的英雄式浪漫主義小說。
全書情節圍繞在蓓琪和艾美麗雅兩位個性全然不同的年輕女子之間的際遇而展開。蓓琪是個窮畫家的女兒,幼歲時父母雙亡,就讀於平克頓女子學校時,受到平克頓小姐的歧視,使得蓓琪想盡辦法要躋身上流社會。艾美麗雅.薩德利出身富商家庭,秉性善良柔弱,青春全獻給了喬治.奧斯朋。蓓琪在艾美麗雅家作客一週,認識了艾美麗雅的哥哥,殖民地收稅官喬斯.薩德利,因為喬治暗中破壞而未受到喬斯青睞。喬治和艾美麗雅結婚後,沉溺於賭博聲色之中,甚至準備邀蓓琪私奔。
同一時期,蓓琪在貴族老皮特.克勞利從男爵家當家庭教師,她得到了爵士與其富有親人克勞利小姐的賞識。蓓琪嫁給有七萬鎊財產的克勞利小姐的侄子洛頓.克勞利。蓓琪勾引洛頓,主要是因為洛頓是克勞利從男爵的兒子,以為可以穩得遺產,這件事卻激怒了克勞利小姐。
婚後,蓓琪夫婦與喬治.奧斯朋夫婦一同渡海前往參加著名的滑鐵盧戰役。喬治在滑鐵盧戰役中身亡,艾美麗雅成為寡婦。而洛頓榮升上校,夫婦兩人在巴黎很風光。返回倫敦之後,育有小孩小洛頓。蓓琪費盡心機躋身上流社會,最後如願以償,但蓓琪自私自利的真面目終被丈夫發現,洛頓因而離開了蓓琪,也令原本在倫敦上流社交圈出盡風頭的蓓琪因為家庭醜聞必須隻身遠避歐洲大陸,在布魯塞爾和巴黎等城市招搖撞騙,幸而蓓琪終獲一次翻身的機會……
薩克萊曾說:「小說藝術的目的是在反映現實,也就是盡可能將人生的真相表現出來。」浮華世界不啻是這個宣言下最真實的一面鏡子。
〈導讀推薦〉
國立中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陳國榮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萊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1811~1863
與狄更斯齊名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小說家。最著名的作品是《浮華世界》。
薩克萊出生於印度的加爾各答,父親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員工,父親於他四歲時過世,母親改嫁。
1816年,與繼父卡麥可.史密斯一起離開印度回到英國。薩克萊由外婆撫養。母親回國後,薩克萊進入了查特豪斯公學(Charterhouse School,英格蘭學院制獨立寄宿學校,屬於英國傳統公學)就學,認識了知交約翰.李區(John Leech,英國知名插畫家)。1829年,進入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就學,一方面將自己的詩詞投稿,另一方面沉迷於賭博。自大學輟學後,在歐陸各地旅居,過著自由奔放的生活,在這段日子裡結識了歌德。薩克萊使用父親的遺產做投資、發行週刊雜誌,還想成為獨立的畫家,可是都宣告失敗。加上投資的印度銀行代理公司破產,父親遺產全數損失。
1836年,與伊莎貝拉.蓋辛.蕭(Isabella Gethin Shawe)結婚,共生育了3個女兒,但二女兒僅出生8個月就夭折了。
1843年發表了《愛爾蘭小品集》,1844年出版《亂世兒女》,1846年發表《庸人之書》,直到1848年發表《浮華世界》時,他的作家才能才受到肯定,與狄更斯並稱。1848年~1850年發表《潘丹尼斯》,1852年發表歷史小說《亨利.艾斯蒙》,1853年~1855年發表《紐康家》。
1863年12月24日,在寫《丹尼斯.杜瓦爾》的時候過世,享年52歲。他下葬於倫敦的肯薩爾園公墓。1864年,《丹尼斯.杜瓦爾》發表。
相關著作:《浮華世界(全譯本|下冊)》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