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108
0
0
0

故宮沒說的事 / 陳慧如著

館藏資訊

李宗焜(甲骨文研究家、書法家)
戴忠仁(人間衛視《國寶檔案》主持人)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郭曉娜(作家、前上海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組委會特約撰稿人)
聯合推介!


「我見過她的收藏以掐絲琺瑯為多,最近又有幸看到一些錯金銀。這類品項在過去的收藏裡面不算主流,因而被忽略,實際上它的精彩和重要性應該引起更大的注意。
以往關於文物的收藏,尤其是青銅器,大家關注的焦點都在文字,一直到現在也沒太大改變。文字的多少、內容的長短,往往影響文物的價值和價錢甚巨。⋯⋯傳統熟悉的品類,受到的關注就比較多。
而像掐絲琺瑯、錯金銀這一類沒有文字的東西,以前中國的收藏家不重视,反而是西方人更能纯粹欣赏它的美而加以收藏,因此在國外的蘊藏比中國還多。
慧如的收藏經驗,似乎也循著這樣的軌跡。因為她比別人更早地關注到不受重視的處女地,反而開發出更好的成果。這算是她的幸運,但幸運不是偶然的,是經過努力探索獲得的補償。她對每一件文物,都是深情的付出。」——李宗焜(甲骨文研究家、書法家)
 
慧如是我所認識,最感性的收藏家之一。經年累月所鍛鍊的鑑賞力與知識力,讓她對「美」與「真」的體悟更加出類拔萃,有別於投資的保值或營利,慧如在字裡行間,更展現出溫和蘊藉的人文情懷,收藏家以自己的方式,守護時光的荏苒推移,也讓讀者更深入器物收藏的世界。
再一次,就讓《故宮没說的事》引領我們,靜靜沉醉在古玩典藏的優雅之中。——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慧如的收藏從美感出發,一步一腳印,不貪多,懂取捨,另闢蹊徑,別有洞天。熱誠分享對文物的深情與鑑識,值得一讀再讀。——戴忠仁(人間衛視《國寶檔案》主持人)
 
曾在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的採訪經驗,令我成為許多同齡人眼中的幸運兒,拜訪藏家無數,其中更不乏華人地區最具權威的收藏家團體香港「敏求精舍」與台灣「清翫雅集」的前輩們。不得不說,慧如姐仍是最特别的。⋯⋯以媒體人的視角,她的眼界、慧心、豐富的鑑賞知識、玲瓏的中國古典文心,又迫使她肩負著一份為女性收藏家發聲的使命感。——郭曉娜(作家、前上海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組委會特約撰稿人)
 
全書分為三部分,依序為銅器、掐絲珐瑯、瓷器錯金銀等,時間跨度近兩千年。

從戰國時代錯金銀帶鉤,漢朝銅製長頸瓶、舞俑燈台,宋耀州瓷、北宋柿釉花口盞、宋黃釉瓷,明宣德爐、宣德掐絲琺瑯盞托等,到清三代掐絲琺瑯藏品等共計四十四件藏品,其中掐絲琺瑯占二十件。

卷首漢代長頸瓶開始,透過每一件代表性的銅器藏品,作者寫下收藏故事,也闡述銅器工藝如何展現於每件藏品,看似無序,其實有機引領讀者,透過每一藏品的書寫,自然無負擔地認識中國銅器工藝與其美學,特別在明代發展出精彩的金屬表面處理技術如灑金、黃銅鎏金等一一說明。

完成欣賞銅藝之美,作者接著引領我們進入掐絲琺瑯的世界。其中最具指標性的藏品為「明宣德掐絲琺瑯盞托」,是第一個清楚定義掐絲琺瑯年代的標準器,皇家落款的見證。

作者以為一般學者對掐絲琺瑯的定論——「源於埃及,盛行於十、十一世紀的拜占庭帝國,於元朝傳入中國」,是需要再深入檢視的。

從自身收藏系譜為例,作者熟悉商周秦漢以來的青銅工藝,也由於這份熟悉,作者論理清晰帶領讀者認識掐絲琺瑯器,為讀者詳細說明掐絲琺瑯器的斷代(dating)特徵,以及如何欣賞。娓娓道來不管從器型、圖案、工藝和原料等特徵,掐絲琺瑯扎扎實實是中國專有的藝術品項。

最後作者建議藏友,歐美依然還有眾多掐絲琺瑯,有些雅緻的器物似為明朝製品,雖無法歸類為官方,但值得收藏;也有一些重量較輕、器型殊異的品項,可能屬於西藏的作坊,其年代或元或明。雖然兩岸故宮對掐絲琺瑯的研究還在拓荒階段,卻也正等待著同好們釐清研究,補上缺頁。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陳慧如
自小家教甚嚴,父親把我當封建閨女養育,笑不露齒,舉止嫺靜;希望我的腳長得秀氣小巧,在家還要求穿著包鞋,一直到高中才知道,光著腳在地上行走,是一件無比愉快的大事。所以我的快樂很小品,讀書、發呆、胡思亂想是我全部的少年時光。
父親是個浪漫的二少,卻代替大哥被抓,成了軍伕。從離開家門,回頭望著祖母在地平線上消失的那一刻起,戰爭就埋葬了他的浪漫,戰爭也帶著他來到台灣,再也回不了家。和父親的年齡差了四十多歲,他的家鄉我無從想像,傳統也無緣追溯。這些陰錯陽差、滄海變遷的苦澀,他留給了自己;在我身上留下來的,卻是那個在四合院裡長大,以為耕讀傳家是他一輩子的浪漫情懷。我在古典文學和古玩世界裡找到文化歸屬,找到中國讀書人優雅過生活的生命追求。
我感謝家人的支持,讓我能夠悠然地活在古玩的追尋中,在我沮喪和撞得滿頭大包的日子裡,給予我不斷的鼓勵和縱容。欣賞是單純的,反覆辯證學習的過程是艱苦的,謝謝家人跟我一起看到古玩收藏美好的那一面。
台北玉壺軒主人。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