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館藏資訊
不要培養「好孩子」。讓孩子表達情緒更重要!
【感心推薦】
李崇建 親子作家、千樹成林創意作文創辦人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親子教養作家
張閔淳 諮商心理師
魏瑋志(澤爸) 親職教育講師
羅寶鴻 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能培育出「好孩子」,但是「好孩子」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在家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公司聽老闆的話?
有多少大家心目中的「好孩子」,在別人面前做出「好孩子」的行為,但是在學校或大人看不到的地方,就無法控制自己情緒,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之路?
本書在日本非常暢銷,作者從「情緒教育」的角度出發,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學會放心哭泣,
而身為家長最重要的責任,就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給予他安全感、安心感,想哭就能放心地哭出來。這樣一來,孩子就能漸漸學會控制內心的「憤怒、悲傷、不安、恐懼」等負面情緒。
另外,當孩子再大一些,在學校的群體生活中,可能會說出「煩死了」、「火大」、「去死啦」等負面言語,這時不應把它當成事實來理解,那可能是更早期的情緒,在父母面前不敢表示出來,情緒壓抑的結果。同時這也代表,他們的負面情緒無法透過「適當的語言」表達出來。孩子的外在表現是內在情感的冰山一角,這本書將揭開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及如何培育情緒的方法。
本書前三章講述了「情緒教育」的具體方法,
第4章利用現實中的具體案例,讓父母更深切感受到「情緒教育」的重要性。
最後一章是寫給父母的話。
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夠關注孩子的情緒、情感發展,老師們也可以當作參考,更了解孩子們的情緒與行為問題的根源。
對「好孩子」的定義因人而異,但不可否認的是,只有心理健康、內心強大、獨立、有正確的人生觀、能夠經得起風浪的孩子,才能在這充滿荊棘的漫漫人生路上,勇敢地走下去。
【專家好評】
當一個溫順的乖孩子,其實是沒有自己的,他們不允許自己顯露憤怒、憂愁或不滿,用這種方式來體諒父母的辛勞,回應父母的需要。
這是對父母一份愛的展現,卻為他們自己帶來了諸多麻煩。
父母要有能力把孩子的情緒感受,如實地給承接住,重視並接納孩子的任何情緒經驗。當見到孩子難過時,不是告訴孩子:「不要難過」,而是回應孩子:「我知道你很難過」,讓孩子知道,他可以難過,同時,有人願意接納他與理解他。這會讓孩子感到安全,知道自己的感受是重要的,而願意放心地表達自己。
孩子漸漸長大後,便會學到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情緒,能夠辨識情緒,也能向他人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當遭受侵犯或不合理的對待時,會向內連結自己的感受,若感到不舒服,也能堅定地拒絕,要求他人給予尊重。
同時,他們也懂得尊重別人的感受,能友善地對待身旁的人。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親子教養作家
在情感教育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是「情感的鏡映」,是描述孩子在情緒的當下,我們就如同孩子的一面鏡子,我們需要接納並回應孩子當下的情緒感受,透過我們的引導與回應,讓孩子能夠消化他內在那些不安、悲傷、憤怒等情緒,透過這過程,孩子體驗到自己的情緒是能夠被重要的人好好地尊重與對待,而這也會讓孩子學到能夠如何好好地對待自己。身為父母的我們需要知道,在情緒的養成中,要先讓孩子安心地依賴父母,未來他才能夠健康地依賴自己。
──張閔淳,諮商心理師、作家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大河原 美以Mii OKAWARA
東京學藝大學教授,臨床心理師。
1982年東北大學文學院哲學科畢業。在兒童福利設施擔任兒童指導員。1993年筑波大學研究所碩士課程教育研究科修畢。於精神科負責青春期門診、在教育中心等擔任兼任輔導員後,1997年9月起擔任東京學藝大學助教授,2007年4月起擔任現職。專業為兒童心理治療、家族治療。
她的其他著作還有:《理解與援助無法控制怒氣的孩子──教師與父母的參與》、《培育孩子情緒的教師參與──無形「霸凌」的教室物語》等。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