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210
0
0
0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人生發展 / 肖宇著

館藏資訊

本書主要在研究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人生發展議題。大學生普遍處於18~22歲的年齡階段,按照發展心理學的年齡階段劃分,18~35歲屬於成年早期,大學生正處於成年早期。這一時期,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基本穩定,但由於一直身處校園,他們的發展特點已經承擔各種社會責任的成年個體有很大不同。

大學生生理及其功能越發成熟,應深入思考自己的未來追求和社會角色;同時,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也能使其有意識進行獨立判斷,思考人生價值,並做出自己認為合理的選擇。大學時代是自我概念發展最快的時期,透過和他人的交往、比較以及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大學生不斷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認識自己的潛能和局限,以此來完善自我認識。

大學後有了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隨著對專業的深入瞭解,以及對未來進行職業規劃,大學生自身的全面規劃在逐漸改善。

在社會問題認識方面,大部分學生開始從辯證的角度看問題,會從各個角度進行思考和分析,不再像以前那樣簡單和絕對化了。他們需要盡快適應新的環境並調整學習方法,也會有更廣闊的眼界和認識。但也有大學生的思維仍停留於事物「非黑即白」的看法上,或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判斷模棱兩可,不知道怎樣反應才是正確的,這就容易造成認知困惑和行為不適。

大學生的情緒相較於兒童和青春期少年,更加豐富和細膩,同時不那麼直白和外露,具有複雜性、掩飾性和內隱性。大學生因為生活閱歷較少,生活人際環境較單純,生理發育成熟且向往愛情,相比於更成熟的成年人來說,又具有衝動性、波動性和兩極性。
  
在上大學以前,很多學生的生活是被家長和老師安排好的,自己能夠支配的時間不多,人際關係的範圍也局限於同班同學。進入大學後,每個大學生需要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進行更多的自主安排,和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進行相處,自己還要去面對和處理一些事情,和更廣泛的人打交道。

在這個過程中,人際交往的範圍越來越廣泛,人際交往的影響因素也越來越複雜。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無論是個體性的人際交往,還是群體性的人際交往,均受到身心發展水準、群體規範與活動方式以及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從而表現出一些典型特點。

大學生進入大學後,自我管理能力較強的學生能較好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確定自己的發展目標並為之不斷努力,平衡好學習和學生工作。對於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的同學,由於缺乏家長和老師的監督,會遇到不少問題,有的同學進入大學後就徹底鬆懈,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專業作者、學者,擅長領域為心理研究與生涯規劃。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