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資訊
讓孩子不生病,比孩子生病後如何治更重要!
第一本用中醫學的心理、食療、外治方法,袪除孩子生病的教養書;對養育孩子,古有名言:「不知醫之父母為不慈。」因為很多孩子的身心疾病的來龍去脈與轉轍,是父母該比醫生觀查更清楚的。
從育兒的心理層面來說,父母的舉止、理念要是不正確,包括特別會寵溺孫子的祖父母們,偏差一定會引起孩子的身心疾病,所以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從家長的「養心」、家裡有生活的「好氣氛」做起。孩子很多病,追根究柢,不少是來自家長心態的失衡,加上家長對這方面的常識又少學習甚至不學習。因此願意去吸收新知來養育孩子的家長,是有慧根的。
現在多數孩子有常感冒、咳嗽、鼻炎、積食、不長身高.......都與脾胃吸收不好有很大關係。歷代名中醫特別重視人的後天之本──脾胃,認爲如果孩子的脾胃若從小傷到,發育與健康必會受到很大影響。
現在的小孩好多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難免會縱容、嬌慣;久而久之,當孩子的一些要求在家裡、幼兒園或學校,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産生一些情緒失調的問題。孩子情緒失調後會引起身體氣血運行的失常,導致身體失常的結果,就是一系列疾病的發生,對孩子的影響特甚至超出一般人的想像。
家長愛護孩子,除了要保護好他們的脾胃,更要保護、調整好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總是保持好的、積極的心態。對孩子不要溺愛,家長不要因爲自己的心失衡了,就把壓力加到孩子身上,這樣孩子的身體很容易出問題。好多家長在社會上闖蕩,最後得到什麽樣的價值觀?弱肉强食、互相爭鬥!這種搏鬥的結果是會有很多負面情緒,回家後會把這些全帶給孩子,這是無形中加諸給孩子的一大病根。
對家長來說,基本上都不知道自己情緒失控,還可以讓孩子生病這個事實。孩子生病了,家長往往第一想到的就是這孩子該吃什麽藥?下意識地覺得一定有哪種藥可以把孩子調整過來,萬萬想不到的是,孩子老愛生病是因爲自家的氣氛不好、情緒氛圍惡劣。簡單說,家長的修心與否對孩子的精神、神志(情緒),特別是孩子脾胃的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對孩子長遠負責的家長,不僅是要管好他的吃喝拉撒、生活起居習慣,還應該意識到自己的修心養性,對孩子一生健康的重要性!
對老人來說,隔代親就是對孫子無以復加的喜歡,沒有任何條件的喜歡。但這種喜歡有時會變成溺愛,無助於孩子的成長。有時候孩子父母也知道溺愛是不好的,但是拗不過老人家。所以養心,有時還真該從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開始,因爲一輩子的育兒觀念要改變並不容易, 所以老人家活到老學到老是必要的學習。
羅大倫
原名羅大中,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後,被譽爲中醫新生代的領軍人物;在大陸中醫業界被譽為「南有劉力紅,北有羅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