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資訊
《理想的讀本》從先秦至清末,縱貫數千年的經典詩詞中,優選諸子百家文章與傳世古詩詞,以及當代文學作為理想中的國文讀本。由懷抱經典傳承使命的「一爐香」策畫編輯出版,財團法人漢光教育基金會贊助,共同推出《理想的讀本》;邀請多位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系主任;以及各大學名家教授及文學院院長等共同執筆書寫。
執筆教授們以使命情懷投入,並以博古貫今的才學,爬疏經典文脈,文章處處用心;教授們透過一次次的文章討論會,相互間無私地品評修正文稿,反覆修訂補充,詮釋深入,篇篇文章皆令人擊節讚賞;務求將絕學貢獻給青年學子,厚植新世代的文學底蘊。
我們懷抱希慕聖賢的心取道經典,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寶山中尋寶,《理想的讀本》六冊系列的選文,以高中六個學期的國文為主軸;每一冊課文,十篇文言文,五篇白話文;書寫體例以作者出處,課文與注釋,作為青年學子的閱讀基礎;範文賞析則是文學思想精髓所在,教授們以深湛的功力,將經典文學條分縷晰,詮釋文學之美;延伸閱讀以語言萬花筒型態開展,以古為今用,跨越時空,古今相映。體例安排由淺入深,希冀成為學生、老師、家長、及不同年齡層跨代閱讀國學經典與當代文學的「理想讀本」。
執筆教授們以生命書寫文章,以彩筆呈現的文學盛筵,讓我們品讀到聖哲建構士群生命的基調;詩人心靈裏的人文精神;讓我們從古典詩文中品讀出鳶飛魚躍、萬紫千紅的繽紛生機;以及「猛志逸四海」的豪情,「大濟於蒼生」的壯志;篇篇文章閃耀著艮古洞察宇宙規律的智慧光芒。
令人神往的桃花源,是普世追尋的理想國;在文學的精神世界,《理想的讀本》是我們希冀為跨世代構築文學桃花源的一種嘗試。
名人推薦
白先勇 小說家、崑曲製作人、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楊牧 詩人、師大國文系講座教授、東華大學講座教授
黃碧端 前教育部次長、前文建會主委、前南藝大校長、
黃光男 前台藝大校長、前歷史博物館館長、前北美術館館長
劉容生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前清華大學副校長、 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院士
程文俊 長庚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林口長庚醫院院長
童子賢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華碩集團共同創辦人,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
向鴻全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思想史、現當代文學、通識教育。擅長散文創作,對科幻文學涉獵亦深。曾主編《臺灣科幻小說選》,著有《借來的時光》、《何處是兒時的家》等散文集。並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散文獎、宗教文學獎散文獎、倪匡科幻獎評論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獎、臺北文學獎市民書寫獎等獎項。
江江明
南華大學文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現當代文學,著有《論當代台港故事新編體華文小說1949-2006》。曾發表現當代文學研究〈五○年代台灣女性小說史觀點之詮釋策略〉、〈古典新詮,海上群芳:論海上花電影改編之女性腳色重構〉、〈他者觀點的另類介入――論張愛玲《國語海上花列傳》現代性詮釋〉等多篇學術論文,並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桃園縣文藝創作獎等。
何淑貞
暨南國際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班兼任教授,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所教授兼系主任。研究領域:中國思想史、文化史、文學史、古典文學、漢語語法、華語文教學。專書有:《柳宗元及其詩研究》、《嘯傲東軒》、《展現生命芬芳的神話傳說――列子的智慧》、《新編抱朴子.內篇校注》、《新編抱朴子.外篇校注》、《華人社會與文化》、《華語教學語法》、《華語文教學導論》,單篇論文及創作刊登在各討論會論文集及報章雜誌。
李玲珠
高雄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領域:魏晉玄學、生死學,著有《魏晉新文化運動─自然思潮》、〈阮籍、嵇康生死意識的底蘊與轉折〉;教學專長:經典教育、國文教學,著有《懂了,紅樓夢》、〈經典教育通識化的理念與實務〉、〈大學國文內涵的反思與建構〉。
林淑貞
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國唐代學會理事長、中興大學中文系主任、日本山口大學客座教授。研究以文學、美學為進路,著有《詩話的別響與新調:晚清林昌彝詩論抉微》、《詩話論風格》、《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寓莊於諧——明清笑話型寓 言論詮》、《表意.示意.釋義:中國寓言詩析論》、《尚實與務虛:六朝志怪書寫範式與意蘊》、《笑看人間:中國式的幽默》、《對蹠與融攝:唐人生命情調與審美風尚》、《圖像敘事與多元文本》、《詩話美典的傳釋》等,散文著有《等你,在燈火闌珊處》、《寂寞如歌》等書。
張麗珠
彰化師大國文系教授,曾任明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武漢大學講座、寧波大學客座。著有「清代思想三書」:《清代義理學新貌》、《清代新義理學──傳統與現代的交會》、《清代的義理學轉型》,以及繁、簡、英文版的《中國哲學史三十講》(Thirty Chapter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之中國哲學通史、《清代學術思想史》之斷代思想史;另有文史專著《袖珍詞學》、《袖珍詞選》、《全祖望之史學》。發表單篇論文約六十篇,其中二十餘篇為科技部核心期刊Thci Core核心期刊。
陳惠齡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為華文文學、台灣文學、現代小說、文學理論與批評、竹塹學。著有《鄉土性.本土化.在地感──台灣新鄉土小說書寫風貌》、《現代文學鑒賞與教學》等專書以及期刊論文三十餘篇。論文〈試析白先勇《孽子》追逐的永恆家園〉曾獲賴和文學獎。
彭鏡禧
臺灣大學戲劇學系名譽教授。曾任臺大文學院院長暨外文系、戲劇系主任,維吉尼亞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專長為文學翻譯與中西戲劇,譯作編著四十餘種,以及專書《發現莎士比亞:臺灣莎學論述選集》、《細說莎士比亞:論文集》、《尋找歷史場景:戲劇史學面面觀》、《與獨白對話:莎士比亞戲劇獨白研究》等。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及譯文組第一名、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翻譯)獎章、香港翻譯學會榮譽會士。
黃雅莉
清華大學華文所教授。曾任新竹教大中語系主任。研究領域以古典詩學、詞學、現代散文為主。著有《深心與至境──宋詞主題中的生命意蘊與精神風貌》、《漂泊與尋找:王鼎鈞自傳書寫的詩心與文境》、《明清詞學體性論──以詞派之間的遞嬗為論》、《宋詞雅化的發展與嬗變──以柳、周、姜、吳為探究中心》、《宋代詞學批評專題探究》、《江西詩風的創新與再造──陳後山對杜詩的繼承與拓展》、《千古文人寂寞心──古典散文選析》、《詩心的尋索》、《詞情的饗》、《現代散文鑑賞──採擷紛繁的人生心影》,以及散文集《浮生心情》、《且向花間留晚照》。
楊宗翰
淡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現代詩學、台灣文學、出版編輯、文化創意產業。著有專書《破格:臺灣現代詩評論集》、《逆音:現代詩人作品析論》、《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台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台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並主編《大編時代:文學、出版與編輯論》及《淡江詩派的誕生》、合編《台灣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集》等多部文學選集。
羅智成
詩人、作家、文化評論者。曾任中時報系副刊主任、副總編輯,美商康泰納仕雜誌公司編輯總監、樺舍文化事業總經理、TOGO旅遊情報雜誌發行人、FM91.7廣播電台共同創辦人兼台長及出版社、電視製作公司負責人等,2005年後擔任過相關公職,並於文化、東吳、元智、東華、師大等大學兼任教職三十餘年。出版有詩集、散文、評論二十餘種。
蘇珊玉
高雄師大國文系教授。學術專長以文藝美學、詞(詩)話學及文學批評為主。曾參與西灣、大武山、鳳凰樹……等文學獎評審,並擔任數次兩岸主題式比較閱讀國、高中教學觀摩之評課。創作曾刊登於《聯副》、《創世紀詩雜誌》、《秋水詩刊》及《大海洋詩刊》。專書有《中國寓言》(唐宋卷)、《薛濤及其詩研究》、《盛唐邊塞詩的審美特質》、《人間詞話之審美觀》。
封面繪者簡介:
藝術家 余承堯
斜谷呈新翠
余承堯雖無師承,然以大自然為師;筆墨有別於傳統,卻含蘊了北宋山水畫的雄奇壯麗。其「直指本心」之禪境創作,以細緻密結的「亂筆」,繪出交錯起伏、縝密厚實的山岩及山峰,構築出胸中丘壑。
熱愛古詩詞與南管音樂的余承堯,是中西藝術史上,少數詩、書、畫、樂兼備而具開創性的重要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