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73
0
0
0

藝術中的精神 / 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著 ; 余敏玲譯

館藏資訊

「藝術的內在因素,即情感,必需存在;否則藝術作品就變成了贗品。內在因素決定藝術作品的形式。」——康丁斯基。

現代藝術理論的經典文獻之一
《藝術中的精神》是康丁斯基於1911年發表的第一本著作,主要闡述他抽象藝術的理論,他運用身心二元論的觀點來描述藝術,認為『精神』是藝術的根本,物質只是真實世界中上的一層面紗,一般人僅能透過面紗才能看見當中的精髓。

他所關注的是精神
康丁斯基認為:藝術作品的目的是「喚醒心靈,體驗物質及抽象現象背後的精神實質。」(這背後的精神,接近於真正的宗教體驗。--卡斯比特)
由此更進一步,則「超越」成了無可迴避的議題,「超越」是藝術追求的終極目標。
康丁斯基曾說:物質主義如噩夢般橫行多年,掌控心靈,把人類生活捲入邪惡、無聊的玩樂漩渦。這是百年前的嘆息,他感慨藝術精神的淪喪;但反觀今日,我們似乎並沒有掙脫這漩渦,而是墮落地更徹底了。

全書雖然篇幅短小,但字字擊中要領,為現代抽象主義藝術和設計奠定了堅實的美學基礎。

其基本念之一是要摒棄傳統造型藝術中的物象限制,解放視覺元者,《藝術中的精神》的成書在各類前衛藝術思潮中脫穎而出,並成為極具前瞻性的理論,不但直接影響到隨後創立的包豪斯學校的藝術教育理念,更對20世紀眾多藝術流派比如結構主義、抽象表現主義等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啟蒙作用。

本書上半部探討藝術與社會文化、藝術與人類精神的關係,以及當時社會中藝術精神面臨的危機。
下半部說明純粹的繪畫形式和繪畫精神問題,並闡述現代現代色彩構成和平面構成的基本概念。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 1866 - 1944)
俄國人,早年在莫斯科念法律和經濟,並獲教授職;30 歲後赴慕尼黑習畫,且創立了「藍騎士」社團,又在包浩斯學校任教,直至該校被納粹關閉為止;之後,再轉往巴黎,專心從事抽象繪畫創作。
康丁斯基是現代抽象表現主義藝術的實踐和理論先驅,既是藝術家,又是理論家。
康丁斯基著有《藝術中的精神》、《點線面》等書,是現代藝術理論的經典文獻。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