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39
0
0
0

跟著課本去旅行 : 20條玩遍台灣的親子旅遊x素養生活提案 / <<親子天下>>編輯部著

  • 作者: 親子天下編輯部 著
  • 其他題名:
    • 20條玩遍台灣的親子旅遊x素養生活提案
    • 20條玩遍臺灣的親子旅遊x素養生活提案
  • 出版: 臺北市 :[新北市新莊區] : 親子天下出版 ;大和總經銷 2022[民111]
  • 叢書名: 學習與教育 ;219
  • 主題: 臺灣遊記 , 中小學教育
  • 版本:第二版
  • ISBN: 9786263050174 (平裝附手冊) :: NT$420
  • 一般註:新課綱增訂版 本書另附1本「素養對話練習手冊」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系統號: 005275838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第一本對應新課綱的中小學課本知識, 語文╳數學╳社會╳自然╳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20條旅遊學習路線,56個素養提問, 走讀台灣、享用美食,親師生旅學素養。 用「課本」規劃島內旅行,以「深度」設計素養旅學 呼應108課綱素養導向的學習,《跟著課本去旅行》2022年全新改版-- 一本親師生的「旅學寶典」--永遠背不起來的知識,親身造訪景點讓你一玩就會 ●旅學台灣戰史:訪新北淡水,科技體驗帶你跨越時空 ●旅學幾何數學:玩台中中央公園,實境遊具體驗抽象數學 ●旅學動植物繁衍:屏東潮州一日遊,理解繁衍過程 ●旅學牡丹事件:走一趟台東恆春,了解歷史故事 ●旅學板塊運動:親臨花蓮玉里,看兩個板塊擠出台灣島 ●旅學立院、法院:上一堂實境公民課 教學現場愈來愈多在應用的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為背景設計的旅遊規劃,你絕對不能錯過…… 跟著專家從旅遊中學素養: 素養教育專家、作家顏安秀--解析108課綱素養必備能力,學習不再只是背多分。 兒童文學作家王文華--透過觀察、討論、紀錄,和女兒的旅行中,30天寫完15篇作文。 作家、原斗國小老師林怡辰--以旅學喚醒昏睡4年的學生,並打造讓父母、學校及孩子都安心且安全的班級旅學行程。 最極致的素養學習、最賦能的素養教室,就在旅行中! 如何開啟素養對話? 《跟著課本去旅行》是打開親師生旅途話匣子的「互動最佳幫手」。 能否在旅途中叫得出動物、植物的名字並不重要, 更重要的是要開發孩子的觀察力與好奇心, 讓孩子明白原來在課本之外,還有「隱藏版」的知識與趣味。 旅途中帶著素養對話練習手冊, 沒有標準答案的開放式題目, 來到每個景點時, 親師生一起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 以樂趣驅動學習,用陪伴深化學習。 2022年加入108課綱素養學習與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搭配素養對話練習手冊, 跟著手冊做準備、規劃屬於一家人或和同學間,一場不一樣的旅行,學習更立體有趣。 本書特色: 素養對話練習手冊: 旅學的主角是孩子,這本手冊協助孩子對照Check List準備旅行物品、規劃旅遊路線、尋找提問單中的答案、旅程中的支出規劃與紀錄。旅學的每個當下都在手冊中留下紀錄,成為最美好的學習歷程。 提問學習單:特色景點的素養提問,適合親師生一起討論,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增加旅行的樂趣,寓教於樂、更有意義。 冷知識:書中每個景點的背後都大有來頭,親師希望小朋友到此一遊還能增長見識的話,不妨祭出幾招冷知識來考考小孩,就算當做打發旅程中漫長的通車時間也好,只要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能讓他們多接觸新鮮事物、學到更多常識,還可以鼓勵孩子追根究底的精神。而且爸媽隨時撂幾個專有名詞,也可以贏得孩子崇拜的眼光! 學更多:網站、書籍、電影、影片等各種資料來源,都可以作為爸媽補充知識的寶庫,有效增添對小孩「老王賣瓜」的本領噢!至於年齡大一些的小朋友,則可以透過閱讀自習來增加自身的知識與常識。 不吃不可:吃不只填飽肚子,從在地飲食可以了解,當地人因為生活、環境,而改變了口味,像是客家人為什麼吃得比較鹹?說到南台灣想到的就是甜?每個地區都著不一樣的料理方式與口味,所以在旅行之餘,當然也要用舌頭認識每個地方的多元文化,找找當地特有文化,品嚐美味的食物。 達人加持:本書網羅熟稔當地的國中、國小教師,地區文史工作者、專家達人,透過他們的在地解說,成為本書走讀台灣最堅強的知識寶庫。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本書作者為《親子天下》雜誌編輯群,包括林韋萱、王韻齡、李佩芬、張益勤、施逸筠、林玉珮、蘇岱崙、陳盈螢、許家齊、楊若晨等資深文字記者團隊,以及楊煥世、黃建賓、鄒保祥等資深攝影團隊。 《親子天下雜誌》於2008年創刊,為家有5~15歲小孩的家長、中小學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教育與教養的重要趨勢和實戰建議。創刊以來連續得到國內外大獎如金鼎獎、亞洲最佳雜誌SOPA等肯定。2017年進行第一屆「教育創新100」,尋找一個個打破框架的教育創新提案,讓學習更不一樣。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