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61
0
0
0

理想的讀本 : 國文 / 江江明等撰述

館藏資訊

《理想的讀本》從先秦至清末,縱貫數千年的經典詩詞中,優選諸子百家文章與傳世古詩詞,以及當代文學作為理想中的國文讀本。由懷抱經典傳承使命的「一爐香」策畫編輯出版,財團法人漢光教育基金會贊助,共同推出《理想的讀本》;邀請多位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系主任;以及各大學名家教授及文學院院長等共同執筆書寫。

執筆教授們以使命情懷投入,並以博古貫今的才學,爬疏經典文脈,文章處處用心;教授們透過一次次的文章討論會,相互間無私地品評修正文稿,反覆修訂補充,詮釋深入,篇篇文章皆令人擊節讚賞;務求將絕學貢獻給青年學子,厚植新世代的文學底蘊。

我們懷抱希慕聖賢的心取道經典,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寶山中尋寶,《理想的讀本》六冊系列的選文,以高中六個學期的國文為主軸;每一冊課文,十篇文言文,五篇白話文;書寫體例以作者出處,課文與注釋,作為青年學子的閱讀基礎;範文賞析則是文學思想精髓所在,教授們以深湛的功力,將經典文學條分縷晰,詮釋文學之美;延伸閱讀以語言萬花筒型態開展,以古為今用,跨越時空,古今相映。體例安排由淺入深,希冀成為學生、老師、家長、及不同年齡層跨代閱讀國學經典與當代文學的「理想讀本」。

執筆教授們以生命書寫文章,以彩筆呈現的文學盛筵,讓我們品讀到聖哲建構士群生命的基調;詩人心靈裏的人文精神;讓我們從古典詩文中品讀出鳶飛魚躍、萬紫千紅的繽紛生機;以及「猛志逸四海」的豪情,「大濟於蒼生」的壯志;篇篇文章閃耀著艮古洞察宇宙規律的智慧光芒。

令人神往的桃花源,是普世追尋的理想國;在文學的精神世界,《理想的讀本》是我們希冀為跨世代構築文學桃花源的一種嘗試。

● 名人推薦
[理想的讀本-國文5] 推薦人

白先勇 小說家、崑曲製作人、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楊牧詩人、師大國文系講座教授、東華大學講座教授
施崇棠 華碩電腦集團董事長、華芸科技董事長、觀樹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黃永武 國家文藝獎得主、前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前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
黃碧端 前教育部次長、前文建會主委、前南藝大校長
黃光男 前台藝大校長、前歷史博物館館長、前北美術館館長
劉容生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前清華大學副校長、 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院士
程文俊 長庚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林口長庚醫院院長
童子賢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前公共電視董事,台北市電腦公會榮譽理事長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江江明
南華大學文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現當代文學,近年致力文學與VR虛擬實境結合運用之研究,著有博士論文《論當代台港故事新編體華文小說1949-2006》。曾發表現當代文學研究〈五○年代台灣女性小說史觀點之詮釋策略〉、〈古典新詮,海上群芳:論海上花電影改編之女性角色重構〉等多篇學術論文,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桃園縣文藝創作獎等。

何淑貞
暨南國際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班兼任教授,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所教授兼系主任。研究領域:中國思想史、文化史、文學史、古典文學、漢語語法、華語文教學。專書有:《柳宗元及其詩研究》、《嘯傲東軒》、《展現生命芬芳的神話傳說――列子的智慧》、《新編抱朴子.內篇校注》、《新編抱朴子.外篇校注》、《華人社會與文化》、《華語教學語法》、《華語文教學導論》,單篇論文及創作刊登在各討論會論文集及報章雜誌。

李玲珠
高雄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研究領域為魏晉玄學、通識教育,著有《魏晉新文化運動─自然思潮》、《懂了,紅樓夢》等書。長期關注經典教育,發表〈經典教育通識化的理念與實務〉、〈經典通識化舉隅:表達能力的人文回歸與底蘊探究〉等論文。曾獲高雄醫學大學傑出教師、傑出教學評量、通識特色教師、優良教材成果等獎項。

李惠綿
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曾獲中山學術獎、臺灣大學教學傑出獎與優良獎。著有《王驥德曲論研究》、《元明清戲曲搬演論研究──以曲牌體戲曲為範疇》、《戲曲批評概念史考論》〔增訂本〕、《戲曲表演之理論與鑑賞》、《戲曲新視野》、《中原音韻箋釋──韻譜之部》、《中原音韻箋釋──正語作詞起例之部》、《中原音韻北曲創作論與度曲論之研究》、《明清崑腔音韻度曲考論》等學術專著。散文《用手走路的人》(榮獲中興文藝獎散文獎)、《愛如一炬之火》(榮獲中山文藝獎)。創作歌仔戲劇本《宋宮秘史》,又曾與臺北「蘭庭崑劇團」合作,擔任《長生殿》、《尋找遊園驚夢》、《玉簪記》小全本劇本整編。

林淑貞
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國唐代學會理事長、中興大學中文系主任、日本山口大學客座教授。研究以文學、美學為進路,著有《詩話的別響與新調:晚清林昌彝詩論抉微》、《詩話論風格》、《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寓莊於諧——明清笑話型寓 言論詮》、《表意.示意.釋義:中國寓言詩析論》、《尚實與務虛:六朝志怪書寫範式與意蘊》、《笑看人間:中國式的幽默》、《對蹠與融攝:唐人生命情調與審美風尚》、《圖像敘事與多元文本》、《詩話美典的傳釋》等,散文著有《等你,在燈火闌珊處》、《寂寞如歌》等書。

祁立峰
現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曾獲臺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國藝會創作及出版補助。著有《偏安臺北》、《臺北逃亡地圖》,《讀古文撞到鄉民》、《來亂》、《國文超驚典》、《巨蛋》、《書情點播》等作品,曾任「UDN讀書人」、人間副刊「三少四壯集」、「Readmoo閱讀最前線」、國語日報「古文不思議」專欄作家。

張麗珠
彰化師大國文系教授,曾任明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著有「清代思想三書」:《清代義理學新貌》、《清代新義理學──傳統與現代的交會》、《清代的義理學轉型》, 以及中國哲學通史:繁、簡、英文版的《中國哲學史三十講》(Thirty Chapter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和斷代史的《清代學術思想史》,另有《袖珍詞學》、《袖珍詞選》、《全祖望之史學》、《詞學精華》、《最愛是詞》等文史專著。發表單篇論文約六十篇,其中二十餘篇為科技部核心期刊Thci Core 收錄。

陳惠齡
清華大學台文所教授,美國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研究學系訪問學者。曾任新竹教育大學中文系主任、主辧三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擔任台灣文學工具箱「宗教文學類」策畫主持人、「苗栗文學地圖建置專案」協同主持。研究領域為台灣文學、現當代小說、地方學、華文文學。著有《演繹鄉土:鄉土文學的類型與美學》、《鄉土性・本土化・在地感---臺灣新鄉土小說書寫風貌》、《臺灣當代小說的烏托邦書寫》、《現代文學鑒賞與教學》等,主編三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並發表數十餘篇論文。

曾昭旭
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曾任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所長、中央大學中文系主任。專長領域為中國義理學、生命哲學、愛情學。著有《論語的人格世界》、《經典•孔子•論語》、《讓孔子教我們愛》、《老子的生命智慧》、《在無何有之鄉遇見莊子》、《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儒學三書》、《我的美感體驗》、《從電影看人生》、《不要相信愛情》、《永遠的浪漫愛》、《把丟掉的心找回來》、《因為愛所以我存在》、《讓沈睡的愛情甦醒》等四十餘部。

黃雅莉
清華大學華文所教授。曾任新竹教大中語系主任。研究領域以古典詩學、詞學、現代散文為主。著有《深心與至境──宋詞主題中的生命意蘊與精神風貌》、《漂泊與尋找:王鼎鈞自傳書寫的詩心與文境》、《明清詞學體性論──以詞派之間的遞嬗為論》、《宋詞雅化的發展與嬗變──以柳、周、姜、吳為探究中心》、《宋代詞學批評專題探究》、《江西詩風的創新與再造──陳後山對杜詩的繼承與拓展》、《千古文人寂寞心──古典散文選析》、《詩心的尋索》、《詞情的饗》、《現代散文鑑賞──採擷紛繁的人生心影》,以及散文集《浮生心情》、《且向花間留晚照》。

黃儀冠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女性文學、現代文學、文學理論、電影文學。著有《臺灣女性書寫與電影敘事之互文研究》、《從文字書寫到影像傳播:台灣「文學電影」之跨媒介改編》、《晚明至盛清女性題畫詩研究:以閱讀社群及其自我呈現為主》等專書。

楊宗翰
現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副教授,曾為淡江大學中文系專任副教授、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所兼任副教授。著有專書《破格:臺灣現代詩評論集》 、 《逆音:現代詩人作品析論》、《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台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台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主編《大編時代:文學、出版與編輯論》等六部,合編《台灣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集》等八部。

解昆樺
解昆樺,學院詩人、文藝影音創作者,中興大學人社中心組長、中文系副教授。執行科技部、文化部、教育部等多年期專題計畫,《繆斯與酒神的饗宴:戰後台灣現代詩劇文本的複合與延異》獲科技部人社中心研究出版獎助。著有詩集《寵你的靈魂》、長篇小說《螯角頭》,詩、小說、散文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林榮三文學獎、全球華文星雲獎、台北文學獎等。經營數位影音頻道YT解昆樺、Podcast聽見你的好。

羅智成
詩人、作家、文化評論者。曾任中時報系副刊主任、副總編輯,美商康泰納仕雜誌公司編輯總監、樺舍文化事業總經理、TOGO旅遊情報雜誌發行人、FM91.7廣播電台共同創辦人兼台長及出版社、電視製作公司負責人等,2005年後擔任過相關公職,並於文化、東吳、元智、東華、師大等大學兼任教職三十餘年。出版有詩集、散文、評論二十餘種。

封面藝術家/莊普
米芾的晚宴
莊普對藝術的理想世界充滿無比的熱情,深受歐美藝壇「抽象表現主義」的啟發。1983年,莊普從西班牙學成返台,以創新觀念和媒材變化的作品,透過藝術感悟與創意洋溢的思維,擷取當下生活周遭的靈感,探索繪畫新形式的可能性;曾以慣用的印記小單元,組構成畫面的大單元。看似機械的小方格印記,與其宇宙觀相印證。莊普藝術創作勤奮不懈,同時積極推動當代藝術,對臺灣藝術生態有持續啟發的影響力,為國家文藝獎得主。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