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28
0
0
0

你這個娘炮 [電子資源] : 校園與同儕如何建構青少年的男子氣概?拆解陽剛氣質、性、身體的社會學新思考 / C⋅J⋅帕斯科(C. J. Pascoe)著 ; 李屹譯

  • 作者: 帕斯科 (Pascoe, C. J.)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Dude, you're a fag.
    • Masculinity and sexuality in high school
    • 校園與同儕如何建構青少年的男子氣概?拆解陽剛氣質、性、身體的社會學新思考
    • 野人家 ;
  • 出版: 新北市 : 野人文化 2020
  • 叢書名: 野人家 ;205
  • 主題: 青少年 , 性別認同 , 男性氣概
  • 版本:初版
  • ISBN: 9789863844327
  • URL: udn讀書館
  • 一般註:譯自: Dude, you're a fag : masculinity and sexuality in high school 附錄: 有男生想撩你怎麼辦? 資料形式 : 文字 檢索形式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書目註:參考書目 : 面277-285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系統號: 005276782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要辱罵一位男性,最髒的字眼就是「娘」。 這個現象不只反映出陽剛至上的父權制度, 更是幫助我們省思性別不平等的起跑點。 —— 本書拆解陽剛氣質的形塑與認同,從另一個角度重新理解性別平權, 讓每一個玫瑰少年,都能擁有自由自在的未來。 —— 「娘炮」是不陽剛的,是陰柔的, 就像一塊燙手山芋,每個男孩都不想要落在自己手上。 男孩在成長過程中,學會了將它烙印在別人身上,藉此證明自己是陽剛的, 於是無數的悲劇發生了,男孩也終於學會了如何壓迫他者。 ► 為什麼我們動不動就愛講哪個男生很「娘」?為什麼性霸凌事件層出不窮? ► 我們的教育過程裡,不斷被教導「男生要陽剛,女生要陰柔」,這是怎麼發生的? ► 為什麼男性總愛開一些自以為幽默的「異男玩笑」,騷擾女性而樂此不疲? ► 男孩天天在「想色色的事」,這件事如何變成培養陽剛氣質的一大重點? ► 為什麼在學校裡,陽剛女孩大多比陰柔男孩讓人容易接受,甚至會廣受愛戴? ***** 「小學的時候,大家就開始叫我娘炮。」高三生瑞奇(化名)這麼說著。 他身材纖細,笑容靦腆,喜歡打扮也熱愛跳舞,本該有一段快樂的高中生活,卻只因為氣質陰柔,每天在學校必須不斷忍受同學的欺侮與羞辱…… 這則故事絕非虛構,而且你我都不陌生,但我們從未真正理解,一個又一個的瑞奇為什麼被他人冠上「娘炮」之名,以及這個詞如何變成負面標籤,讓人傷痕累累,彷彿帶刺的玫瑰…… 在青少年養成性別認同的過程中,學校是最關鍵的社會化機構。 長年研究性別認同的作者C.J.帕斯科教授,以陽剛氣質為核心概念,在本書描繪出一幅動態的性別認同過程,不但具有學識的原創性,也有助於我們省思以下重要議題: ◆如何避免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地助長陽剛霸權,導致性別不平等的延續。 ◆如何在家庭、校園等組織中建立一套性別友善的制度與文化,擴展性別的多元認識。 ***** 在這部得獎著作中,作者以一所美國中學為研究田野,耗時十八個月,深入參與學生生活,用生動又嚴謹的文字記錄了青少年是如何崇尚陽剛氣質,又是如何將之化為每日一再上演的羞辱戲碼。 帕斯科指出,陽剛氣質是由一整套的制度章程、文化規範,與人際互動所構成的動態過程。陽剛氣質的形成即是一場一場「拒斥」與「確認」的日常儀式:男孩拒斥陰柔的一切,例如羞辱陰柔的男同學,避免娘炮標籤落到自己身上;以及確認陽剛的自我,像是以「把妹」衡量男性的陽剛程度,並將女性貶為男性的附屬品。 藉著拒絕陰柔、擁抱陽剛,男孩確保自己能長成「合乎社會期望的男性」,但在這過程裡,他們不僅造成了傷害,更將性別不平等的現狀,不斷再製、流傳。 本書特色 ★出版即獲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ERA)年度書籍獎、美國社會學協會(ASA)性別研究書籍榮譽獎。 ★一本嚴謹、專業,又充滿生動細節的田野研究,帶領讀者剖析陽剛文化的運作與互動。 ★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巷仔口社會學發起人王宏仁專文推薦。 作者簡介 C.J.帕斯科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學博士,現為奧勒岡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性與性別、教育社會學、社會心理學、酷兒理論、新媒體研究,並參與過由麥克阿瑟基金會資助的「數位青年計畫」(Digital Youth Project)。 研究與教學之外,帕斯科也時常針對青少年議題,如校園霸凌、性騷擾、性別不平等以及LGBTQ等主題舉辦演講。《你這個娘炮》(Dude, You’re a Fag: Masculinity and Sexuality in High School)是她的第一部著作,出版後榮獲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ERA)年度書籍獎,以及美國社會學協會(ASA)性別研究書籍榮譽獎。 譯者簡介 李屹 社會學出身,歡迎社科哲商管等翻譯合作。 譯作:《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商周出版)、《解套》(游擊文化)等。 elek.li@gmail.com elek.li/resume

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