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的追尋 [電子資源] : 轉化哀慟的最終關鍵 / 大衛.凱斯樂(David Kessler)著 ; 王詩琪譯
館藏資訊
每一個悲傷,都值得被好好看見。 轉化哀慟的歷程: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 尋找意義──將哀慟昇華,成為你人生的力量。 推薦 小劉醫師╱外科醫師 吳佳璇╱精神科專科醫師、作家 波瑟芬妮╱逆風命理諮詢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按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哀慟研究專家,大衛.凱斯樂,曾與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合著《當綠葉緩緩落下》,描繪出失去至親所愛的哀傷歷程: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這五個階段,協助人們度過哀慟。而大衛.凱斯樂則以自身的經歷,領悟出轉化哀慟的最終階段──尋找意義。 迴避哀慟,只會讓哀慟所帶來的痛苦延長;而轉化哀慟的六個階段,也並非某種硬性規則或是特定方程式,每個人的哀慟,都是獨一無二的。喪子、喪偶、老年失親,這些失去的背後,更深藏著難言的複雜情緒冰山,無依、憂鬱、懊悔、被拋棄,甚至是憤怒與懷恨。大衛以細膩的故事筆法,寫下他為人們提供的陪伴與建議,藉由「尋找意義」這個歷程,重新梳理哀慟,進一步釐清生者與死者之間未竟的愛與遺憾。 意義不必然需要理解,我們不需要理解一個人為什麼會死,才能為他的死亡找到意義;而意義則是由你來創造的,只有你可以找到你自己的意義。人們經常以為,哀慟會隨著時光流逝,漸漸縮小;它不會的,需要長大的,是我們。尋找出意義,將哀慟昇華。意義來自於,在親友過世之後,找到一個延續對他的愛的方法,同時你也在自己的人生裡繼續前進。 看似一切皆有所解、但慢慢理解到,「無解也是一種解」之後,彷彿有了專屬於自己的答案…… ──小劉醫師 且擁有豐富哀傷心理實務經驗的大衛,用他的生命故事,為我們補上生死學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塊拼圖,那就是「追尋意義」。 ──吳佳璇 其中一個離苦之道,便是回到「痛」的本質裡,坦然接納悲傷,並溫柔地理解這個痛的意義。擁抱悲傷,不執著於「不悲傷」。因為,哀慟有多深,愛就有多重。 ──蘇益賢 *獻給句點之後,那些被留下來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