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84
0
0
0

療癒你的內在小孩 : 心理醫師陪你跟自己和解的成長課 / 施琪嘉著

館藏資訊

─────沒有完美的童年,一樣能擁抱美好的人生─────
傷口的背後一定都有一個等待被理解的原因
內在小孩6種需求X 6種情緒釋放X 5種自我價值重建X3種整合
這是屬於曾經受過傷的你我,應該好好面對自己的成長課,
讓傷口成為座標,為自己啟程,活出強大、自信、內在安穩的自己。

〔其實沒有不開心,但也沒有快樂的理由〕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不管在童年,還是成年後,當內在小孩得不到關心、愛護與療癒時,內在小孩就成了一個有創傷的小孩;他會讓你的情緒容易失控;或在與人交際互動時常受挫,跟世界格格不入;在工作中不受重視,時常被欺負;在感情中作態,沒有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更在人生重要抉擇時刻,做出了「我不好」、「我不配」的決定。
〔用現在的自己安慰過去的自己,最有力量〕
小時候的我們,總期待著長大,期望成為自己喜歡的大人,但現在的我們,覺得開心嗎?還是偶爾覺得難過,覺得很受傷;又或者在夜深人靜時,覺得孤單,被世界遺棄了呢?試著回頭跟童年的自己,那個躲在角落的內在小孩說:「你很棒,因為你才有現在的我!」

〔不要帶著創傷過日子!檢視傷口,學會包紮,等待癒合〕
心理學家榮格說:「內在小孩是一切光上的光,是治癒的引領者。」療癒內在小孩是一趟向內療癒的旅程,作者心理醫師施琪嘉,在精神分析學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嶄新的觀點,釐清「內在小孩」的概念外,開啟更多生命的理解,從嬰兒的出生,孩童的教養,以及成年後的社會適應,每個人都可以開始找尋自己的內在小孩,展開自我對話,重新理解與定義自己的人生。

〔在心理醫師引導下,認識、理解、療癒我們的內在小孩〕
▋看見內在小孩的樣貌── 
 [出生的創傷]生存恐懼的恐懼大於出生的喜悅
奧托・蘭克(Otto Rank)提出「出生創傷」的概念:孩子從胎兒到嬰兒出生,這過程是非常痛苦的,作者延伸解釋:每個嬰兒最初的感受未必是安全、幸福而充滿期待的,而是充滿驚恐的孩子,直至適應了世界,對於周遭環境產生信任,才會穩定,成為讓人喜歡的嬰兒。
 [不害怕寵愛孩子]建立充滿愛與安全感的上帝體驗
正因為嬰兒出生充滿驚恐與害怕,作者反對挫折教育,要給孩子滿滿的愛,不要怕溺愛,滿足孩子「上帝」般的體驗,不要因為失衡的母親環境,造成內在小孩的創傷。

▋理解內在小孩的六大心理需求── 
[需要被愛]貪婪、嫉妒與占有慾
缺乏愛的內在小孩是一個非常貪婪的「惡魔」,可能對於很多東西都有強烈的占有慾,就是以嫉妒的、有攻擊性的,甚至是毀滅性的形象出現。
[渴望陪伴]害怕分離的孤獨感───
孩子需要在一個熟悉的環境中成長。熟悉的環境包括身邊的人和事物,還有當地的文化。文化、環境也是一種陪伴。
[缺少讚美]求誇的自卑感───
不是父母親做錯了什麼,而是我長得不夠好,我做得不夠好。這個孩子久而久之就會認為自己不好,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會處於一個特別自卑的狀態。
[失去玩耍的能力]成年直男的緊張感───
直男的邏輯。他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很少考慮對方的意見,也很少徵求對方的意見。既然是直男,那他就不用掩飾什麼,也不用客氣寒暄,他就直接開始表達了。
[欠缺被道歉]沒有被理解的委屈感───
道歉意味著承認自己有弱點和缺點,承認自己做事不夠完美,承認自己會犯錯,承認自己做不到孩子心目中理想父母那樣完美無缺,無所不能。
[同理心不足]缺乏人際的理解───
大腦中有一部分神經,會讓人們因為看到別人做了某些事,自己也能體驗做那些事情的感覺,並產生同樣的神經反應。這種現象就是「同理心」。

▋接納有創傷的內在小孩的情緒壓力── 
[充滿恐懼]動不動就焦慮的危機意識 
早年有強烈恐懼感的人,內在有一個特別恐懼、感覺要死了的內在小孩,那麼他長大以後做的很多事情的根本和基礎都是要讓自己活下來。
[羞恥感過多]總覺得自己很丟臉 
這種有著充滿羞恥感的內在小孩的孩子,如果得不到鼓勵、得不到愛,當孩子覺得自己活著毫無意義的時候,最極端的表現就是「我不要活了」
[容易有被拋棄的焦慮]害怕型的依戀關係 
如果一個人的內在小孩有被拋棄的感覺,他在現實中呈現出來的就是一種焦慮矛盾型的依戀關係。發展親密關係時,他經常呈現出一種拋棄和被拋棄的關係。
[空虛感超標]缺乏生活體驗 
如果一個人什麼癖好都沒有,大致就可以推斷這個人的內在是空洞的。一個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的人,覺得周圍的事物和人都是可有可無的,對任何事物和人都是不會用深情的。
[安全感的需求]高敏的感受力
這一類人就是我們所說的高敏感型的人,他對外面的聲光氣味等資訊的感覺精準度、處理速度、感受深度、感知範圍,都遠超乎一般人。
[容易情緒化]缺乏複雜情感的建立
缺乏複雜情感、情緒細分顆粒度粗的人,在簡單的情緒之外,體會不到太多其他的情感,所以他們的理解和表達都是直來直往的,不大會顧忌別人的感受,而且也經常情緒失控。

▋重建自我價值治癒內在小孩的創傷── 
[否定自己,自我價值低落]
一個覺得自己不行的孩子,往往就是在這種嚴苛、貶低、不誇獎的教育之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小時候,父母給孩子很多鼓勵、支持和誇獎不叫溺愛,這就是孩子真實的需求。
[常常認為「我不配」,只能選擇不好]
形成了「我不配」的內在小孩,就是由於小時候父母對他的態度,所以在遇到事情和選擇的時候,他們很自然地就會認為「我不配擁有最好的東西」。
[認為「我不好」,自動過濾掉稱讚與誇獎]
「我不好」的孩子,自我價值感特別低,存在感特別低,他覺得自己體驗不到生命,而自殘自傷的意義就在於感到了痛、看到了血,就證明自己還活著。
[學會自我釋放,不再壓抑自己]
真正做到自我釋放的人,會由於自己在人群中、在生活中特別舒適,所以變得特別真實。
[要自我認同,不再懷疑自己]
男性身上被壓抑的女性氣質、女性身上被壓抑的男性氣質開始突顯出來,最後他們的自我認同感就得到了整合,這是心理的自我認同和社會的自我認同的統一。

▋內在小孩對於人生不同階段的影響──
[生育]母親的內在小孩對於生育與教養都會產生創傷的代際傳承。
[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內在會有劇烈的轉變,要學習跟內在小孩和平相處。
[性別]男孩的內在小孩意象:哈姆雷特、孫悟空女孩的內在小孩意象:灰姑娘
[夫妻]夫妻關係中,反映父母親如何對待小孩,好的父母就會有有好的關係的延續。
[老年]會產生擁有疾病、孤獨感、對死亡產生恐懼、希望有尊嚴活著等的內在小孩。
[職場]同事會有父母或是手足關係的投射,內在小孩也會影響職場人際關係的互動。

▋自我整合開發潛能─用現在的自己安慰過去的自己,才最有力量
[自我覺知]全面了解自己、開啟內在對話
[自我療癒]看見內在小孩、告別負面感受
[有價值感]擁有良好自尊、確定人生意義
[自我接納]全面認可自己、有能力愛自己
[潛能發展]開發未知優勢、連結內在靈性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施琪嘉
具有醫療背景的心理治療師、大學教授。在醫學院受過神經科學和神經內科的訓練,擔任神經科主任醫師。後來因為對心理學感興趣,所以轉向心理治療和精神醫學,擔任精神科醫生。曾獲得德國對外學術交流基金,留學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及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