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131
0
0
0

分數之外的選擇 : 陳安儀的教育實驗手記 / 陳安儀作

館藏資訊

「現代孟母」最真誠敢言的教育行動全紀錄 犀利觀察體制內、外學校教育差異,適性幫助孩子搭建發光舞台, 「勇氣媽咪」陳安儀,分享她陪伴孩子走過「轉換教育體制」的心路歷程。 如果,你曾思索是否該為了孩子的教育而島內移民,你必須要看這本書—— 13篇連載於《親子天下》雜誌專欄,【我的教育實驗全紀錄】完整收錄:從下定決心從台北體制內學校出走的徬徨與掙扎,驚豔於實驗教育的活潑與多元,真實看見兩個孩子面對「空白時間」截然不同的適應歷程,到震撼於實驗教育遠高於體制內學校的家長出走潮……一整年的教育觀察,忠實呈現「現代孟母」心情的百轉千迴。 如果,你無法為了孩子的教育而舉家遷移,你更不能錯過這本書—— 16篇【陳安儀的筆下人生】超高人氣文章,在家也能啟動屬於自己的教育實驗:家庭,是孕育孩子學習態度與待人處世的根基。樂在母職的陳安儀,善於描繪生活裡一幕又一幕的親子日常,舉凡思考、說話、比賽、禮貌、處罰、金錢、電玩、叛逆、戀愛等,這些終究父母會面臨的親子議題,行動力十足的她,總能娓娓道出自己的深度自省與絕妙應對。她的過往經驗提醒我們:即使身處體制內學校,在家也能啟動幫助孩子學習、扎穩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實驗。 2014年,毅然決定全家「島內移民」,將孩子從台北轉學到宜蘭人文實驗學校的陳安儀,跟著孩子歷經了一段轉換教育體制內外的掙扎旅程。 在十二年國教實施、實驗教育鬆綁的大環境下,觀察第一線教育現場樣貌,正走在新舊觀念彼此激盪、傳統與翻轉力道相互論辯的階段。集資深媒體人、親職教養與兒童閱讀與寫作講師,以及知名部落客等多重角色於一身的陳安儀,一向不畏旁人眼光、勇於直言觀察。 是家長,也是泛教育工作者的陳安儀,在孩子進入國中後,心疼原本國小自信快樂的孩子,短短幾個月內便習慣以分數評價自己與他人,在升學考試當前的壓力下,她深感難以撼動傳統教育觀念的無力與無奈。歷經長考,她決定為了孩子舉家遷居宜蘭,到就讀後歷經實驗學校活潑教學方式的驚艷、以及新學期之始發現同校家長轉學出走潮震撼。這段「教育移民」歷程,她透過《親子天下》的【我的教育實驗】專欄寫下心路歷程,期間也引起諸多家長與教育工作者的迴響與質疑,是了解近年新興的教育移民潮家庭縮影,並一窺中產階級教育價值觀與心路歷程的剴切之作。 從內容架構來看,本書則是透過「學校」與「家庭」兩個層面,細述一位衝勁十足的行動派母親,如何為呵護適性教育土壤,不僅坐而言更起而行的具體行動與觀察筆記。除了學校篇為作者在《親子天下》專欄的完整版集結外,作者也毫不藏私分享近年她在演講與寫作過程中,聽眾與網友提問最熱烈的親職教養議題,以及她如何透過觀察兒女不同氣質個性與天賦潛能,尋找最適合孩子的學習資源。 無論是親子的知性討論、溫馨對話,或是擦槍走火的唇槍舌戰,在陳安儀的筆下都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從學習、功課、補習、打工、金錢、叛逆、溝通、戀愛等,舉凡家有青少年父母常見的教養議題,陳安儀也透過令人莞爾甚至拍案叫絕的親子小故事,娓娓道出自己的做法與應對方式。 特色 ●勇氣與行動派母親的心路歷程:從學校到家庭,分享從體制內到體制外教育的徬徨與掙扎,以及家庭相對應所做的種種改變,全方面理解教育移民家庭的思維與行動。 ●不藏私的家庭教養經驗分享:從實驗教育學校的教學觀察紀錄,到家庭的各類親子議題應對,整理出讓父母、教師或泛教育工作者可以學習的觀念與方法。 名人推薦 陳怡光 (自學教父,保障教育選擇權總召集人,著有《我家就是國際學校》) 1980年,消基會以一句「別讓您的權利睡著了」口號,揭開現代公民運動。35年後,安儀以現代孟母三遷的親身經驗提醒全國家長:如果你受夠了學校「調教」你孩子的方式,一定要勇敢說出來並付諸行動,別讓你的教育選擇權睡著了! 李崇建(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理事長,曾任職苗栗全人實驗中學7年,現為教育工作者,致力推廣閱讀、寫作、文學與教育工作,著有《心教》《麥田裡的老師》等書) 陳安儀是我尊敬的教育工作者,她帶孩子實踐理念教育,更推廣閱讀與寫作教育,不僅具備著智慧、清晰的思維,也對整個教育環境有深刻的反省與應對。每次看她的文章,總讓我心中有深深的共鳴,想推薦給所有父母與教師閱讀。 彭菊仙(親職教養作家,資深媒體人、三個男孩的母親,《教養好好玩》等書作者) 為什麼要有分數以外的選擇?因為,要成功甚至幸福的生活,包含太多分數以外更為重要的條件與價值。 我沒有如安儀的條件,為了孩子的教育做島內移民,所以我非常羨慕安儀;然而,我更佩服安儀,因為,即使我有這樣的條件,我和我的孩子、家人未必具備這樣的勇氣!我一路隨著安儀的教養手記,看著文藝小才女雨桐成長,但是到了國中,我卻看到她栽進了數學深淵裡;接著,她那心底對文學的一派深情,也被一張張以「考倒學生」為目的艱澀國文考卷銷毀,不勝噓唏。 雖然雨桐的教育實驗還是個進行式,但是,當我再度看到雨桐找回豐沛的文學深情,看到她一張張認真細緻的畫作,以及自信滿滿站在音樂舞台上,我知道:這趟島內移民,在一開始就救回了一個孩子不能失去的東西!

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