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資訊

當生命中的摯愛罹患重病,你何以面對這沉重打擊? 而當摯愛不幸離世,你又是如何撫慰自己的傷痛? 作者在發現母親罹癌後,傾注全力和她共同抗癌, 一路相伴、細心照顧。 因為母子感情太過親密,在母親離世之初,他幾乎無法承受這巨大悲傷, 只能在日後,透過各種方式,慢慢梳理、轉化自己的情緒。 照顧罹患重病的家人時,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會在病人身上,而疏忽了照顧者可能承受的焦慮、悲傷、壓力、悔恨與諸多對生命的不解。透過作者回憶母親生病、治療、離世的過程,或許我們也能鼓起勇氣,回頭面對自己曾經逃避的悲傷。 這悲痛就像一道傷口,當我們刻意遮掩,可能表面上看來平靜無波,但一輩子都無法痊癒;若我們願意勇敢掀開,或許一時之間會血流如注、劇痛難忍,但它終有結痂、痊癒的一天。 抗癌成功只是曾經擁有的成果,想要天長地久,除了脫胎換骨徹底改造再世為人外, 最多就只能努力與癌共存了。沒有奇蹟,才是多數癌症病患及其家屬所經歷的過程。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生化科技系教授 許瑞祥 寫作過程,作者彷彿把已經結疤的傷口,強行挖開,重新經歷傷痛的過程,真是令人感佩! 對同樣經歷這種傷痛的讀者,相信本書能引起共鳴,從而緩解傷痛,療癒心靈。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生化科技系名譽教授 黃青真 我相信,不管是癌友、癌友家屬,甚至是一般民眾,在閱讀本書時,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和啟發。而招教授也提醒所有人,要珍惜眼前和親人相處的幸福,想說的話、想做的事,就要去落實,不要在生命急轉處徒留遺憾。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 蔡麗娟 感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方季惟|歌手.演員 艾彼(王昱勻)|諮商心理師.長銷作家 林靜儀|醫師.前立委 畢柳鶯|復健科醫師.《斷食善終》作者 陳秀丹|陽明交大附醫主治醫師.《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系列作者 陳怡如|全人關懷師.《陪你走過疾病四季》作者 黃越綏|作家.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魏德聖|導演
招名威教授 又稱「毒理威廉」,中原大學生科系副教授,美國毒理學會認證毒理專家(Diplomate American Board of Toxicologist),研究專長領域為分子毒理醫學,著重於各式毒物對人類健康之影響與其防治工作,5年內發表毒理醫學領域的國際期刊文章已超過數十篇,研究工作成果傑出,也獲得科技部獎勵肯定。 2012年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完成博士後研究員訓練,返台加入中原大學團隊,致力推動PM2.5毒理學教育及毒理科普知識資訊平台,結合當下空氣汙染與食安議題,適時提供民眾正確毒理資訊。 威廉是少數可以將毒物科研知識與實務結合的專家,擅長以簡單的方法解說毒物致病知識、健康食品、保養美容等健康議題,加上橫跨毒理醫學的專業背景,常受邀至各大媒體、廣播節目,以及全台各大企業、社團和校園演講,已成為新一代最受觀眾矚目的毒理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