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31
0
0
0

當代精神分析導論 : 理論與實務 / 安東尼.貝特曼(Anthony W. Bateman), 傑瑞米.霍姆斯(Jeremy Holmes), 伊莉莎白.艾利森(Elizabeth Allison)著 ; 樊雪梅, 林玉華譯

館藏資訊

★認識精神分析理論與分析導向心理治療實務的最佳導覽,入門推薦。
★含括當代精神分析主要的理論原則、執行技巧和實務案例,與臨床工作相關,論述清晰。
★第二版為最新版,因應近年趨勢,新增心智化理論;性別、種族、文化與社群媒體相關議題;新冠疫情對實體治療的衝擊等。

追蹤其根源及其發展過程,仍是了解精神分析最好的方法。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什麼是精神分析?它如何幫助受苦於心理困擾和病痛的人們?在這個數位時代,它,可以觸及得到漫遊於虛擬世界和社群網站的孤寂心靈嗎?

全新修訂的《當代精神分析導論:理論與實務》,探討了精神分析自創生以來所發生的變化,以及它如何適應二十一世紀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和患者的需求。第二版在保留原始架構下進行縝密的修正,充分顯示出作者們三十年來對於精神分析持續的跟進與反思。

全書共分二大部。第一部針對精神分析的起源和佛洛伊德之後的主要學派(如新佛洛伊德、克萊恩、人際關係、自體心理學和拉岡)的理論特徵,以及它們的異同,進行了簡潔而公正的說明。第二部則以臨床案例,檢視精神分析技巧如評估、自由聯想、夢的解析、移情和反移情等,在診療室的實用性。

新增的篇章,則挑戰了精神分析師長期以來堅守的古典觀:日趨多元的社會現象,例如性別、種族和文化等議題,為精神分析學界帶來的衝擊,以及後疫情時代日趨普及的線上治療,對強調實體治療的精神分析所造成的考驗。

本書提供了當今精神分析理論與實務的全面性導覽,並關注二十一世紀的趨勢與挑戰,是精神分析、臨床心理治療和相關領域從業人員必備的參考書籍;心理學研究者和一般讀者在閱讀本書後,也能獲得基本的精神分析知識。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安東尼.貝特曼(Anthony W. Bateman)
英國皇家精神醫學院士、安娜・佛洛伊德兒童與家庭中心(Anna Freud National Centre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精神科顧問醫師與心智化治療模式(MBT)共同負責人、倫敦大學學院(UCL)客座教授、哥本哈根大學心理治療榮譽教授、英國精神分析學會會員、倫敦聖安醫院精神科督導醫師。
貝特曼與彼得.馮納吉(Peter Fonagy)共同發展出針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症的心智化模式療法。他是英國國立臨床卓越研究院(NICE)邊緣型人格障礙治療準則發展小組的專家成員,成立的臨床治療服務被英國衛生署認可為治療人格障礙者的教學中心。出版作品涵蓋心智化、邊緣型人格障礙以及將心理治療運用於精神醫學等主題,包括2016年與馮納吉合著《人格障礙的心智化模式治療:實作指引》(Mentalization-Based Treatment for Personality Disorders: A Practical Guide)等。

傑瑞米.霍姆斯(Jeremy Holmes)
是一位退休精神科醫師和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早年在英國劍橋大學與倫敦大學學院接受精神科醫學訓練,目前在英格蘭北德文地區(North Devon)執業;他也是倫敦大學學院與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客座教授。
霍姆斯專精於依附理論、精神分析等領域的研究,出版超過250篇論文和21本書。他最近的著作包括《在治療實務中的依附關係理論》(Attachmentt in Therapeutic Pracitce, 2017)以及《大腦有它自己的心智》(The Brain Has a Mind of its Own, 2020)。《在安全依附中探索》(Exploring in Security, 2010)闡述依附理論在分析導向心理治療的應用,獲歌德精神分析與精神動力學學術獎。

伊莉莎白.艾利森(Elizabeth Allison)
於牛津大學取得英國文學博士學位,接受臨床訓練後轉向精神分析領域。目前是倫敦大學學院精神分析部主任、精神分析師,也是精神分析學院的會員。她是勞特利奇(Routledge)出版社「精神分析新圖書館」(New Library of Psychoanalysis)書系、國際精神分析期刊的編輯委員之一,也是「精神分析的發展」叢書(the Developments in Psychoanalysis book series)的共同編輯者。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