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資訊

節錄內文中的第一章緒論 在台灣的現代文學研究領域,散文相較於詩和小說,是較為冷門的文類,這和台灣各報副刊以散丈為主要刊登文類的現象,正好成反比。台灣散文的研究是如此,更遑論亞洲華文散文。中國對華文文學的研究遠較台灣熱絡,出版了不少相關的大部頭著作,例如公仲和汪義生著〈台灣新文學史初編〉(1989)、劉登翰等編著的〈台灣文學史〉(1993)、古繼堂的〈台灣新詩發展史〉(1989)、〈台灣小說發展史〉(1992)、〈台灣新文學理論批評史〉(1993)、古遠清的〈台灣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1994)、陳賢茂等編的〈海外華文丈學史初編〉(1993),以及在前者基礎上再發展的〈海外華艾文學史〉(1999)四冊。新詩史和小說史已有專著出現,卻獨獨不見散文史的撰寫。這個現象一方面顯示中國學者對華文文學的宏觀視野,一方面卻叉再一次印證﹒散文的研究不只在台灣被忽略,中國亦然。
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鍾怡雯 一九六九年生於馬來西亞,現任元智大學中語系副教授。著有:散文集《河宴》、《垂釣睡眠》、《聽說》、《我和我豢養的宇宙》、《飄浮書房》、《野半島》、《陽光如此明媚》,散文精選集《驚情》、《島嶼紀事》;人物傳記《靈鷲山外山:心道法師傳》;論文集《莫言小說:「歷史」的重構》、《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象》、《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靈魂的經緯度:馬華散文的雨林和心靈圖景》;散文繪本《枕在你肚腹的時光》、《路燈老了》;主編:《馬華當代散文選》、《馬華文學讀本Ⅰ:赤道形聲》、《馬華文學讀本Ⅱ:赤道回聲》、《台灣現代文學教程2:散文讀本》、《天下散文選》、《天下小說選》、《九十四年散文選》、《因為玫瑰:愛情散文選》、《20世紀台灣文學專題》、《馬華散文史讀本》等。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