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91
0
0
0

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 : 論波特萊爾 / 班雅明(Walter Benjamin)作 ; 張旭東, 魏文生譯

館藏資訊

這部《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是班雅明著名的「巴黎拱廊街研究」計畫的一小部分,班雅明面向巴黎和波特萊爾,寫於一九三七、三八年他思想最成熟的高原之時,是他最綿密最詩意也最言志的作品,更是人類思維長河中一個獨特無倫的奇蹟。本書共收錄了三篇班雅明的文章:一、波特萊爾筆下第二帝國的巴黎;二、論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三、巴黎,十九世紀的都會。 班雅明以寓言與隱喻表現其奇特的風格,他以特有的飄忽不定的線條勾勒了「文人」的輪廓,並以一種敘事的一致性,描述一個又一個隱喻的形象:遊蕩者、密謀者、遊手好閒者、詩人、拾荒者、醉漢、人群、商品….,使他的主題在寓意的高度上清晰地呈現。 班雅明認為波特萊爾的天才是一種隱喻式的天才,由於波特萊爾,巴黎第一次成為抒情詩的主題。班雅明致力於展現形成這種天才的背景,他將詩和理論混合在一起,來探究十九世紀巴黎的城市表象文化的各個要素--拱廊街商場、世界博覽會等,揭示這種夢幻在現代社會裡呈現的另一面,亦即「反諷的烏托邦」的一面;這顯示了班雅明將歷史唯物主義與現代主義結合起來的傾向。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 德國籍猶太人,生於柏林。1912年進入弗萊堡大學哲學系就讀,此後兩年全心投入德國的「青年運動」。1914年班雅明逐漸脫離政治社會運動,專心於文學與哲學研究,1919年完成博士論文。1925年他的教授資格論文《德國悲劇的起源》被法蘭克福大學拒絕,直到1928年才出版。1925年起他開始定期為《法蘭克福日報》和《文學雜誌》撰寫評論,他曾在書信中向朋友表示希望能晉升為德國數一數二的評論家。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班雅明離開德國,流亡到法國,1940年德軍攻陷巴黎,在納粹追捕下,他於法、西邊界服毒自殺,時年四十八歲。 班雅明在世時鮮為人知,他的文字在當年也因政治立場與行文風格而被阿多諾與霍克海默大量刪改、要求重寫,甚至不容許出版。他與法蘭克福學派走得很近,可是他從來不願意加入共產黨。阿多諾等人從1950年代中期起編纂出版班雅明的文集與書信集,使他聲名大噪,甚至在西方形成所謂的「班雅明復興」。 1990年班雅明逝世五十週年時,以及1992年的百歲冥誕,都舉行過大型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彰顯其學術地位。他被人譽為「歐洲真正的知識分子」、「二十世紀最後的精神貴族」以及「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之一」。 班雅明時常被稱為「左翼馬克思主義文人」,其實他的複雜性絕非他早期馬克思思想濃厚時代的文字可以涵蓋。再加上他複雜的文體風格與思想脈絡,以及他的猶太神祕主義色彩,以致他很難輕易被系統化歸類。 其重要作品有〈論語言自身與人類的語言〉、〈德國浪漫派的藝術批評概念〉、〈論歌德的《親和力》〉、〈翻譯者的任務〉、《德國悲劇的起源》、《莫斯科日記》、《單向道》、〈攝影小史〉、〈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說故事的人〉、《德國人民》、《瞭解布萊希特》、〈波特萊爾筆下第二帝國的巴黎〉、〈論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歷史哲學命題〉等,譯作有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與波特萊爾的《巴黎風光》等。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